451 Research 对全球主要公有云服务商数据监测显示,从商品 SKU 的变化情况看,(在非计算类)上架产品中,66% 的变化在数据库类,7% 在网络类、6% 在终端侧用户的计算、5% 在存储类、4% 在分析类。
一个启示:哪个类别变化最频繁,反映了市场供需变化更热点。
经典的商业逻辑,产品供给一定要考虑对客户进行细分,然后又针对性的提供客户需要的产品。
数字化转型升级后,尤其是在良好的订阅模式运转下,每个订阅用户都有自己的专属页面和推荐,甚至专属的客户体验。
从这个角度看,“细分用户群” 这个词就不存在了。每个人都是一种细分。
⑴ 不要追求高毛利,而是“高毛利额“和“高周转”;
⑵ Zara 每周一和周五送到门店的商品,一半是售罄的补货,一半是新品;
⑶ 7-11 能够做到一年 40 多次的 9 天存活周期,逻辑成立的关键在于 7-11 的自有品牌商品开发。7-11 每年开发进 5000 个 S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