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如果自身体量已经很大,也会大量使用收购策略。
附图是 CB Insights 汇总了近年的代表性收购案,所谓 “未上市初创公司收购初创公司”。最新的案例是 OpenAI 以 64 亿美金收购 iPhone 前设计师 Jony Ive 的智能硬件公司。
对比 2022 ~ 2024Q3 相对 “平稳” 的态势,2024Q4 和 2025Q1 AI 风险投资的金额得到了大幅提升。
CB Insights 监测数据显示,2025Q1 全球 AI 风险投资达到 666 亿美元,大头来自两个超级头部 —— OpenAI 和 Anthropic。
CB Insights 数据显示,2025Q1 一共有 11 家 AI 创业公司的估值超过 10 亿美金,晋升独角兽俱乐部。
这其中,AI 医疗健康相关主题的创业公司有 6 家,即 55% 的新晋独角兽来自 AI 医疗健康赛道。
2023 年秋冬季 YC 孵化公司中,使用 AI 语音的创业公司比例为 13%。而到了 2024 年秋冬季的批次中,这一比例提升到 22%。
随着 STT (Text-to-Speech, 文本转语音)、TTS (Speech-to-Text, 语音转文本)以及大模型的发展,AI 语音的潜力增在显现。尤其是贷款服务、保险、医疗保健、物流、酒店行业以及各种中小企业的客户服务和互动应用。
#说话是人类的本能
Redpoint Ventures 列出了代表性软件和科技公司(非硬件)从公司成立初始,到市值或估值 500 亿美元所花费的时间。
2000 年之前的公司平均耗时 26 年,2000 - 2010 年期间的公司平均耗时 16 年,2010 年以后的公司平均耗时 11 年。
体现了一种加速度。
网络安全公司 Wiz 成立于 2020 年,专注于云安全平台。在公司成立的 18 个月就实现了 1 亿美元的 ARR 年化收入。
Google 320 亿美元的这次收购,也是 Google 有史以来的金额最高收购案。
Stanford 商学院的风险投资项目研究显示,1980 - 2024 这二十余年来,2021 年是基金投资退出最好的年份。
2021 年一共有 189 宗独角兽级别的退出,总金额达到了 7,640 亿美元。
CB Insighgts 汇总了 2015 以来每年新晋独角兽企业中,AI 公司的比例。
2015 年的新晋独角兽,只有 6% 是 AI 创业公司。而 2024 年的比例提升到了 44%。如此趋势延续,2025~2026 年,一半的新晋独角兽都是 AI 公司。
AI 是目前最火热的创业公司主题,尤其是在资本市场给予的估值方面。
CB Insights 研究了 2024 年的新晋独角兽企业名单,对比发现,AI 公司的团队规模中位数只有 203 人,是其他公司的一半;而公司成立的年限只有其他公司的四分之一。
Benedict Evans 绘制了一张表,展示了著名硅谷创业孵化器 Y Combinator 历年项目的数量,可以看到的是 AI 类项目比重的在 2023 年开始迅速增加。
其实,大家更值得去思考的是深色(Other)部分,整体 “创业投资” 进入持续低潮。这才是创投领域更大的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