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Netflix 是主打纯用户付费的订阅模式,其流媒体视频服务是不含广告的。
近年随着用户增长的放缓,其开始推广含广告支持的订阅(费用可节省一些)。目前看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新增 40% 的用户都选择了带广告的订阅。
经济形势不明朗,消费者更愿意省钱时,用看广告来降低一部分订阅费用符合大势。
领先流媒体服务商在大型市场(有线电视、卫星、流媒体等)的市场份额最高可以到多少?
以 Netflix 在美国为例,其这两年份额在 7~8% 之间徘徊。
硅谷相当一段时间认为内容行业是技术为王的。掌握先进技术的科技公司会颠覆传统内容背景的公司。
从美国流媒体市场的发展近况看,这个观点未必站得住脚。Benedict Evans 对比了 Netflix 和 Disney 的流媒体用户发展情况。
无论是因为用户饱和或其他任何原因,至少就结果来说,“硅谷派” 的 Netflix 用户增长大幅放缓了,而传统的 “版权内容派” 的 Disney 的自有流媒体用户正在高速成长,并且超过了 Netflix 的用户数。
这个案例及背后的逻辑,值得大部分垂直行业的企业思考。
优秀的垂直行业企业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取得
Netflix 是境外用户规模最大的流媒体服务公司,其在各个国家的定价也存在相当的差别,体现了全球性公司在区域市场适配上的个性化考虑。
附图来自 Nikkei,Netflix 在日本的平均服务价格为 937 日元(约 46 元人民币),只相当于英国和美国的六成。
Netflix 在不同区域还有语言问题,围绕本地市场的内容适配。
OTT 影视类视频和付费电视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很多人大量看 OTT 盒子之后,家里的付费电视可能就取消了。
那两者的定价上谁贵谁便宜呢?
附图是 Netflix 在全球代表性市场的 ARPU (Standard Plan),以及和当地付费电视价格的对比百分比。
北美本地付费电视网很发达,Netflix 的定价只有 15~24%;西欧地区次之,Netflix 定价达到了付费电视的 50% 左右。
发展中地区本地内容网实力可能偏弱,或者 Netflix 目标用户群定位中产及以上,其价格就很贵了,对比当地的付费电视。
对标分析是公司战略制定的常用手段之一,毕竟学习榜样是人类的经典方法。
对标分析的一个时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还没有学会标杆的水平,标杆先遇到麻烦了。
以长视频网站为例,中国还没有成长成美国市场那样,美国却要先变成中国市场这样?
Netflix 的股票距离年初的高点下跌超过了 70%,核心原因是用户增长遭遇天花板。
附图是 WSJ 绘制了 Netflix 用户变化情况,连续两个季度的用户负增长。其实Netflix 在北美早就饱和了,近年的用户增长主要归功于其在欧洲、日本等地区的用户发展。
与此参照的是,Netflix 去年制作出了超过 500 部自制剧目。
每一家流媒体的服务商都会时刻担心用户流失问题。毕竟目前的内容产业,影迷忠实的是影星,而不是播放平台。
Antenna 的一项研究显示,Netflix 的三类客户群中(Basic、Standard、Premium),最低一档资费客户(Basic)流失率在大幅上扬。
一般来说,越低端的资费客户流动性普遍都比较大,因为资费敏感;但 Netflix 大幅上扬的流失率可能更多是竞争导致。
Netflix 2020Q2 增加了 150万新用户,使得其总订阅用户达到了 2.092 亿户。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都是其增长来源。
但 Netflix 在北美流失了 40 万用户。这个局面非常类似当年 Facebook 在本土活跃用户减少,而通过全球化在其他地区维持增长。
而北美 Disney + 等新的 OTT 视频用户量正在崛起。这也体现了长视频内容型服务,到底是服务说了算,还是内容说了算。
也再次想起我们之前的观点,专业内容型服务市场集中度不会过高(对比社交网络那种集中度)。
2020Q4~2021Q1 流媒体巨头 Netflix 的订阅用户超过 2 亿。从用户结构看,其美国本土市场早在 2018 年就进入平稳状态。
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是其新用户增长的主力。
亚太地区则是最近一年多的新亮点。
可以归纳一家典型全球化公司的用户增长逻辑:
(1) 首先在本土市场(Home Market)发力,打牢基本盘;
(2) 复用本土内容和产品能力,分区扩展新市场,并且会围绕当地内容做适当本地化(多语种原创内容,例如 Netflix 在日本的系列本土剧)。
2020 年,Netflix 公司 53.7% 的营业收入来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