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ergy Research 研究显示,2025Q2 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IaaS、PaaS、私有云)在单季度的收入逼近 1,000 亿美元,增幅仍然高达 25%。
Top 3 AWS、Azure、Google Cloud 份额分别为 30%、20% 和 13%。
第二梯队中,CoreWeave、Oracle、Databricks 和华为也获得了高增长。
其中,CoreWeave 是 Nvidia 大力支持的 GPU 云服务商,两年时间从零发展到单季度十亿美元级的收入增长。
2017 - 2024 年欧洲的云基础设施服务增长了 6x 倍(达到了 610 亿欧元),而欧洲本地的云基础设施服务商的收入只增长了 2x 倍。
欧洲本地云服务商增长远不及美国的 AWS、Azure 和 Google Cloud 等。那是否意味着,欧洲本地服务商就应该放弃这个领域呢?
也许应换一个角度,2x 倍增长是不是远好于没有增长呢? 保持自己一直在牌桌,也是一种是市场策略。
值得留意的是 2022 - 2025H1 欧洲本地的服务商咬住了 15% 左右的市场份额,该份额没有再下滑。目前代表性的玩家是 SAP、德国电信、法国电信 Orange、意大利电信
IDC 咨询公司发布了 2024 年中国 AI 基础设施 IaaS 市场份额数据。
阿里云以 23% 的份额位居首位,华为云、火山引擎、中国电信、AWS、腾讯云、百度云和商汤位列其次。
市场格局还处于 “未稳定” 状态。
自云计算概念兴起,IaaS、PaaS 和 SaaS 的分类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Goldman Sachs 预测到 2030 年三层的收入空间供给可达 19,600 亿美元,其中 IaaS 占比为 29%(5,800 亿美元),PaaS 占比为 30%(6,000 亿美元),SaaS 占比为 41%(7,800 亿美元)。
IoT Analytics 汇总了 AWS、Microsoft Azure、Google 云、Oracle 和阿里云五家企业官网披露的 7,000 个客户案例信息,从行业分布看,每家企业具有差别化的侧重。
(1) ICT 普遍是云服务占比最高的行业,五家企业中有四家 ICT 行业客户的占比是最高,而且均在 40% 比例上下;
(2) Microsoft Azure 的各行业占比是最均衡的,体现了微软在垂直行业企业的实力;可能和其 MS-Office 等传统业务的协同有关系;
(3) 金融和制造是仅次于 ICT 行业的第二梯队。
Gartner 估计 2023 年全球公有云最终用户侧的开支将接近 6,000 亿美元(5,918 亿美元)。从大类别看,云计算经典三件套(IaaS、PaaS、SaaS)贡献了大部分空间,体量基本都在 1,400~2,000 亿美元之间。
云管理和安全服务的开支也保持了高速增长,2023 年可达 417 亿美元。桌面云(Desktop-as-a-Service)的体量仍然还比较小(2023 年 31 亿美元)。
附图来自 Bloomberg,其汇总了 2013 年和 2021 年全球云计算 IaaS 的收入空间和头部玩家的市场份额数据。
针对这组数据,第一种解读:头部玩家(AWS)的份额从 42% 提升到 62%;其他选手空间更小了。
第二种解读:非头部玩家(All Others)的市场空间从 30 亿美元提升到了 336 亿美元。
如果只看第一种解读,这个市场对于新玩家是很不友好的;如果看到第二种解读,这个市场如此完美,八年时间收入放大了十倍以上。
#多维思考
Synergy Research 数据显示 2022Q3 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IaaS、PaaS 和私有云)收入空间突破 570 亿美元,比 2021Q3 增加了 110 亿美元。
Amazon、Microsoft 和 Google 三者的市场份额为 66%(对比 2021Q3 三者份额为 61%)。
之后二十家服务商的总份额为 25%。
Credit Suisse 估计全球云计算基础设施(含公有云和私有云)在 2025 年将达到 9220 亿美元。
中国区的市场份额也会从 2021 年的 6.9% 提升到 2025 年的 9.9%,达到 830 亿美元。
经典的云计算划分是按照 IaaS、PaaS、SaaS 分层划分。
亿 2020 年数据为例,中国以 IaaS 为主,美国以 SaaS 为主。
这背后的差别主要在于,中美两地市场在 SaaS 规模上的巨大差异。
SaaS 背后是整个 2B 企业服务的一种体现。美国有相当多的上规模的 2B 企业服务玩家,而中国在企业服务上存在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