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荡,或经济下行,不仅是财经类自媒体流行的调调,也是大百姓日常聊天的热门话题。经济环境从高增长进入低增长的 “新常态”,社会、组织和个人都面临一轮心态的调整期。
而投入太多精力在论证 “经济环境如何不好”,这个意义其实很有限,而且让人心情也不好。
也许我们应开阔思路,多了解一些正在崛起的标杆,对个体可能有启发。尤其是如何在大存量时代找到新的增量。
例如,在所谓消费持续疲软,没钱消费等宏观背景下,希尔顿旗下的欢朋酒店(Hampton by Hilton)开业数已经达到了 400 家。而且绝大部分增长都是在新冠疫情之后发生的。
头豹研究院估计中国酒店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在 2017 年为 1.23亿元。2020 年开始酒店机器人市场有了大幅提升,预计在2026年,市场规模将会增长至 17.85 亿元。
常见的酒店机器人包括:迎宾、入住引导、送餐、清洁和安保。
在移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当下,品牌商的 App 下载安装侧面反映了企业业务的开展情况。
疫情对民航和电影院线造成了巨大冲击,对比疫情前,这些业务恢复多少呢?
以美国市场为例,以品牌商官方 App 的下载安装量为度量,民航恢复了 71%,而电影院只恢复了 21%。
酒店服务机器人一直就有,不温不火。新冠疫情开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华尔街日报报道一家酒店购买了六台服务机器人。正常时期每个月会交付 200 ~ 300 趟服务;疫情后上升到 700 趟。
更重要的是,很多客人要求用机器人送东西到房间,而不是服务员。
中国有各类酒店 31.6 万家,一些酒店已经开始使用配送机器人代替人力服务员,疫情之后可能会加剧这个趋势。
根据广证恒生的研究,酒店服务机器人可代替的人力空间数量为 5.2 万人, 每年可代替人力的成本为 25 亿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