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ergy Research 把全球数据中心从使用角度归纳为四类:(1) 超级互联网公司的自建;(2) 超级互联网公司的租用;(3) 非超级互联网公司租用的主机托管;(4) 企业自有数据中心的本地部署。
趋势就一条:超级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自建,也越来越多租用。
#算力时代的强者愈强
围绕企业如何部署生成式 AI,在实现途径上有哪些选择?在甲子光年 2025 年的调研显示,Top 3 为:
(1) 调用第三方 API;
(2) 基于开源模型定制开发;
(3) 云服务集成。
其中 (1) 和 (3) 有利于云端,而 (2) 有利于推动本地算力的采购。
IDC 咨询公司研究显示,全球企业市场的会话式 AI 工具有 58.6% 是基于公有云(例如,调用 Microsoft Azure 的能力),也有 41.4% 是本地部署。
本地部署通常会使用企业私有的训练数据等。
451 Research 咨询公司针对国际市场代表性企业客户的调研,围绕 “Modern On-Premises”,即新型的本地云环境部署模式,接近企业私有云的概念。
从具体技术环境类别,应用最高的 Top 3 是:① 集中报表和分析;② 资源的弹性伸缩;③ 容器编排。
服务器可以部署在企业自己的数据中心或者机房,也可以部署在公有云服务商。
OMDIA 的研究认为,从服务器出货量角度,2019 年大头部署在本地(On-premises)。2020 年后,云端部署比例基本就和本地部署差不多了。
GSMA 针对国际运营商的调研,围绕企业客户的专网部署模式倾向。
直接使用公网,或者辅以一定的 SLA 是最高的两个选项。
网络切片排第三、独立专网(使用客户自己的频率,非授权频率)排第四位。
GSMA 针对全球两千多个企业人士的调研,围绕初次物联网部署的时间预期。
下图横轴是什么时候启动首次部署,纵轴比例是部署的周期长短。
一个结论是:基本部署周期都在 1~5 年,可见物联网项目不会太 “短平快”。因为企业实施物联网,通常是因为属于整体数字化转型的一部分,后者的周期就不可能短。
来自 GSMA 的调研,企业首次部署物联网的时间和网络终端数量。
(1) 选择两年以内部署的问卷中,40~50% 的 case 会把物联网终端数量控制在 51~500 个;(2) 时间更后期,50~60% 会部署 501~5,000 个,甚至 5,000+ 个。
建议重视两年内这个反馈比例,一般的玩家应将解决方案聚焦在 51~500 个这个区间。
站在运营商的角度,TMF 认为 MEC 的部署包括四种模式:
(1) 从站址方(可能是第三方物业)和数据中心(第三方数据中心)方租用空间或者基础设施;
(2) 与 OTT 内容服务商或 IoT 企业合作合作建设 MEC;
(3) 运营商自建及运营 MEC,显然 CAPEX 最大;
(4) 运营商自有数据中心与租用第三方中心的组合。
从调研结果看,(3)(4) 占比最大;(1)(2) 也不容忽视,如果是云中心或核心机房,运营商通常自有物业角度;而边缘计算站点靠近用户侧,很大比例都是租赁的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