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传统产品模式,财务管理关注费用的追踪、如何提升边际效益,分销渠道需要投入多少。
而对于订阅模式,财务管理关注:(1) 单位获客成本 CAC;(2) 生命周期客户价值 CLV;(3) 年经常性收益;(4) 每位客户带来的平均收益。
IBM 在 2023 年的企业高管调研访谈中,有 23% 的受访高管表示其组织在 2022 年对生成式 AI 进行了试点、实施和运营,预计这个比例到 2024 年将上升到 62%。
围绕生成式 AI 的价值,受访高管更关注通过增强体验来扩展能力和推动增长,而不是通过 AI 去代替人力等来降低成本。
还有一个有趣之处,74% 的 CEO 认为其团队具备成功采用生成式 AI 所需的技能,但只有 29% 的其他高管同意这个观点。
针对全球 36 家大型运营商的经营业绩和资本市场表现,Accenture 研究显示:运营商的税前投资回报 ROIC(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资本回报率)持续走低。
而于此同时,净负债与 EBITDA 的比例则持续走高。
运营商传统通信业务的经营面临持续被动的压力。侧面也体现了运营商战略转型升级,探索新业务的压力。
德勤对比了 Netflix、Sptify、Facebook、Snapchat 和代表性典型运营商的雇员人均效益。
从每位员工的收入贡献看,Netflix、Spotify 和 Facebook 基本都在 150 万美元上下,代表性电信运营商在 50 万美元左右,相差三倍。
从 “用户数 / 员工数” 角度,Facebook 和 Snapchat 等 “免费型用户” 为主的互联网公司,这个数字为 7-8 万左右;而 Netflix 的数字接近 2 万。
代表性电信运营商每位员工平均对应 1,500 名客户。
从这些数字对比看,运营商的 “人效” 是
作为最权威的管理学刊物,哈佛商业评论在 2022 年迎来其 100 年创刊纪念。
哈佛商业评论编辑部针对 1922 - 2021 年所有文章的语言分析显示:① 关于运营和财务即会计相关的语言减少;② 关于战略和营销的语言增加;③ 与组织和人力资源相关的语言出现频率在数十年保持稳定。
无论是经营管理的管理者,还是雇员,KPI 都是经常提及的热词。近年来 OKR 的热度也有大幅提升,虽然 OKR 的历史也不短了。
那 KPI 和 OKR 谁更能代表先进的经营思维?或者说,哪个更受目前的产业关注呢?从一些管理论坛或者媒体文章看,貌似 OKR 是先进的,因为时常有一种叙事逻辑 “KPI 存在如何的问题不足 ……”。
我们借助 Google Trends 看一下两个热词最近五年的变化:
(1) 从全球来看,影响力的绝对值,KPI 远高于 OKR;从增长幅度看,KPI 貌似也是高于 OKR 的;代表性西方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也是类似趋势。
当企业对外包可能导致的第三方故障或失去控制存在较多担忧时,尤其会考虑收回部分或全部外包业务活动。
但在多数情况下,这一问题并未取得进展。德勤调研结果表明: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缺乏内包的内部能力。另一方面,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因而目前不愿投入大量资金。
德勤认为,半数企业仍然感到需要通过继续外包业务活动来节省成本的巨大压力,尽管他们对外包可能导致的流程故障或失去控制存有可信的担忧。这些企业正在采取行动,实施额外的风险管理和韧性 措施。
经济学人绘制了一张表,展示了大型公司(科技类、传统行业),主力产品线贡献了各自收入的比例。
文章认为,科技巨头的产品线是非常之多,而且布局广泛。但是在财务信息披露时,大型科技公司普遍倾向于,将产品品类的数量进行收敛,方便隐藏更多 “秘密”。
四月初,星巴克宣布,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正式回归,接任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
华尔街日报绘制了一张图,展示了舒尔茨在星巴克的任职时间与股价的关系。
仅从图表数字看,每当股票下行多了,舒尔茨就回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