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基于全球 230 个市场的数据研究,绘制了一张比较全景式地统计图表。
蓝色线条是全球平均 ARPU 的指数变化,橙色是 5G 在全球的用户渗透率的变化。
可以明显看到 5G 渗透率的提升和 ARPU 止跌回升的现象,我们认为呈现了相关性。
但也应考虑到这几年通胀的大背景。ARPU 本身是多种因素综合的财务结果。
爱立信绘制了一张图表,展示了 2014-2023 年,全球通货膨胀 CPI 和移动业务收入的增长率。
在绝大部分时候,移动业务的收入增长都低于 CPI;2020 开始的全球大通胀背景下,移动业务收入也获得了显著提升。
过去三年,全球运营商移动业务收入年均增长了 4.6%, 整体增长了约 15%。
一般来说,通信网络会参照摩尔定律,随着时间的推移,提供单位成本更低的网络流量服务。但具体而言,运营商的资费变化有一定的 “技巧” 和变数。
以英国移动通信市场为例,过去五年来,1~10 GB 档位流量的资费套餐价格不降反升;而且 100 GB 以上的超大容量套餐降幅也不是很大。
降幅比较大的是 10~100 GB 档位的套餐。
运营商一方面推动主力套餐持续降价(符合行业趋势),同时适当缓和最低档位和最高档位的降幅,有利于改善财务状况。
英国通信行业监管机构 Ofcom 披露了一组数据,展示了英国典型的移动业务组合的资费在过去六年的变化。
最基础的版本(仅通话分钟数,没有移动流量或者 1GB DOU 低流量)价格下降相对平缓。15GB 和 20GB 这类大流量资费组合五年降幅为 64~67%。
为了进行用户细分,移动运营商会考虑提供不同的品牌套餐组合,包括旗下独立子品牌,或者通过 MVNO 虚拟运营商方式来运作。
根据 OMDIA 咨询公司的监测数据,以欧洲市场为例,移动业务的子品牌中,低成本(Low Cost)品牌占到了总体的 31%。反映了 CPI 高企,通胀压力下,消费者的倾向性变化。
从类别看,面向年轻人(Young)和重度互联网一族(Digital savvy)位居第二三名。
2017 年下半年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的物联网用户数超过移动手机用户数,这是全国首家实现 “物超人” 的省级运营商。
2021 年中国移动整体的物联网用户数超过了手机用户数。到 2022 年物联网用户连接已经达到 16.9 亿户,是手机用户数的 1.7x 倍。
这个趋势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是类似的体现,这两家运营商也在 2022 年实现了 “物超人”。
值得注意是,2020 年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就实现了物联网连接数超过个人手机用户数的 4 倍。现在这个倍数可能会更高。
在相当长的时期,移动业务的连续下滑被认为是一种 “惯例”。因为早期移动通信价格是很贵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降低成本,最终的零售价格也会随之下滑。运营商之间的激励竞争也会导致平均价格的持续下降。
随着用户渗透率高企,新增用户占比很小的背景下,如何对存量用户进行经营,尤其是通过引入新的业务和内容提升 ARPU,则成为运营商消费者业务(2C)面临的重要议题。
中国三大运营商在过去三年在事实上相当多元的业务扩展,尤其是围绕消费者移动业务的周边。
最新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的 ARPU 取得了持续的提升。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也接近恢复到 2019 的 ARPU 状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