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对 S&P 500 科技板块的上市公司在 2024 - 2026 年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预测显示,只有 9% 的科技公司可以实现 20% 以上的增长。
中位数位置收入增长率为 10%。
Magnificent Seven 是美股过去一段时间最耀眼的七家公司(Apple、Microsoft、Alphabet、Telsa、Meta、Nvidia 和 Amazon)。
有人提出中国的 “Terrific Ten”,包含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比亚迪、京东、网易、百度、吉利和中芯国际。
如果以 2023 年 12 月为基点,截止到 2025 年 2 月 12 日,美国的 Magnificent Seven 和 中国的 Terrific Ten 涨幅持平。
附图是 Mckinsey 对全球代表性的三类企业(电信运营商、能源企业和科技公司)的研究,横轴是未来三年的 CAGR 年复合增长率,纵轴是企业价值倍数(EV/EBITDA)。
直观的结论是:(1) 科技公司表现远远好于能源企业和电信运营商,能源企业也比电信运营商好一些;(2) 收入增速和企业价值倍数呈现正相关。
附图对比了 2000 年 3 月 24 日和 2024 年 9 月,美国科技股的 Top 7 。
2000 年 Top 7 占据了美国股市的 19%,而 2024 年的 Magnificent 7 在股市整体市值的 31.3%。
2000 年,有三家网络通信设备商(Cisco、Lucent、Nortel),而 2024 年有三家互联网公司(Amazon、Alphabet、Meta)。
半导体芯片厂从 Intel 更换为 Nvidia。2024 年增加了终端公司(手机终端 Apple、汽车终端 Telsa)。
Microsoft 一直在。
2019 年之前的相当长时间,用来衡量企业股票市值的单位最大是 “千亿美元”,千亿就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2019 及疫情后,美股 Magnificent Seven 已经大量使用 “万亿美元” 来作为纵坐标的刻度单位了。
ARK 基金绘制了一张带有科技史味道的大图,展示了 1780 年以来主要的技术浪潮,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此类可视化展示,有助于我们去寻找纷繁信息中的大的脉络。
比如,1800 年前后的蒸汽机,1850 年前后的铁路,1900 年前后的内燃气、电力和电话,1980 年前后的集成电路和 2005 年前后的互联网。
如果用增长幅度代表技术在当时的 “影响力大小”,1980 和 2005 的峰值高度是不及 1900 年的高度的。
ARK 预测 2030 年会形成新的高度,尤其是以 AI 为代表的新技术。到底有多高?还是泡沫,等待时间来检验。
Mckinsey 的调查显示,围绕招聘 AI 相关的科技人才的难度,2023 年比 2022 年有所降低。虽然 2022 年底生成式 AI 正在掀起狂潮。
求职招聘市场可能跟贴合实际的 “热度”。
WSJ 绘制了一张图,展示了美国科研学术论文和中国的合作比例。从行业分布看,电信行业的合作是最深入的,其次是纳米科学和电子电气工程。
这个比例排名,也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国在相应领域的科技研发实力。
Mckinsey 通过对 2021-2022 期间 1.5 亿起招聘启示的大数据分析显示,生成式 AI(AGI)是增长最高的类别,同比增长了 44%。
从招聘启事的绝对值看,应用 AI、下一代软件开发、云和边缘计算是数量最大的三类。
每个技术周期,尤其是代表性公司的产品中,都会有一些 "Breakout" 时刻。
对冲基金 Coatue 认为,2012 年的 iPhone 4S 和 2014 年的 AWS 都是移动互联网和云服务周期的关键时刻。
Apple 市值从 3000 亿美元升至 3 万亿美元;Amazon 从 1500 亿美元升至 1.3 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