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基于 Axon 的数据对移动接入网的能耗效率进行对比,其认为到 2030 年 5G 将比 “非 5G” 的接入网讲节省 70% 能耗。
根据高盛的研究,单位数据的传送,5G 将会比 4G 节省 90% 的能耗;即便算上基础设施扩展(需要更多基站),能耗仍然可以节省 37%。
而固定网络中,光纤宽带接入将比传统电缆节省 80% 的能耗。
对于电信业来说,经典的 “剪刀差” 指的是业务量大增,而销售收入并不会随之跟上,两条曲线差距越来越大,像一把剪刀。伴随的一句热词就是 “增量不增收”。
但 “剪刀差” 也有新的应用场景。根据 IEA(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虽然全球互联网流量和数据中心会持续攀升,但受益于技术的进步,整体网络传输和数据中心的能耗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从这个角度看,数字经济称得上是绿色环保经济了。
高盛的一项研究提及,ICT 企业消耗了欧洲 8-10% 的电力,4% 的碳排放。
而其中,电信行业大约消耗了全球总能源的 2-3%。
全球化学品和石化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占总排放量的 5.8%,其中 3.6% 来自能源使 用,2.2% 来自工业过程。
附图来自,石科院的研究,一个典型炼油企业减排的路线图,目标是 2060 年实现净零排放。
华尔街日报绘制的一张图,展示了美国 1970 年以来不同类型的发电量构成。
可以清晰看到:
(1) 煤炭火电自 2008~2009 冲顶后就迅速在下降;
(2) 核能基本稳定;
(3) 天然气发电成为了最大发电方;
(4) 风力发电是近年第二大增量方。
人类希望在 2050 年实现碳中和,这种背景下各种典型金属和燃料矿物市场空间有何变化?
经济学人绘制了一张图,可以看到:
(1) 煤炭(Coal)的需求会大幅减少;
(2) 铜(Copper)、锂(Lithium)、镍(Nickel)的需求大幅攀升。
锂和镍对应了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等需求。
铜则是信息产业的硬件基础元素(电子产品元器件、电路板、电缆等)。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主要国家关心的重要话题。中国政府也给出了 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附图是经济学人绘制的不同行业领域减排的成本。
各行各业都会面临减排的要求,会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限制条件。
针对全球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国际能源署持续进行各种预测。
经济学人的报道,实际安装量是所有预测数字里面最激进的。
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巨变。
中国政府制定了积极的碳中和战略。
华泰证券基于国网能源研究的数据,绘制了典型垂直行业的电气化在 2050 年的比例。
有一个有意思的维度是:“非电气化” 越高的行业,越是强调移动性(Mobility)。比如:航空、航运、公路等。
因为信号可以通过 5G 等无线通信技术传递,但大额能量还得靠电力线路,目前还没办法实现无线化的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