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 Raymond 在讨论开源社区的激励时,提及了不同的做法(附图)。我认为看似矛盾其实也并不矛盾。
类似公司管理中,宽松的环境对于自律性很强的人,更有利于发挥能力,会体现惊人的创新和效率。
但对于不够自律,相对普通的业者,则意味着产出平庸;时间混久后,员工自己再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也会下滑。
从人数总量看,前者可能是后者的 1/100~1/1000。
开源项目和工业模式的比例可能也是如此,对于少数 Top 开源项目,比如 Linux 必然是超级成功。
但如果随机抽出同等数量的曾经开源的项目和商业开发项目,前者可能成功率很低,后者会
对于一些人而言,即便没有外部激励,他们仍然能够不断进行自我激励,挑战自己的能力边界并努力实现“自我超越”。
此刻,学而思课堂尾排,陪读的 Robin 补充:
⑴ 如何能成长为“自我驱动”人士呢?这是一个问题
⑵ 显然此类自我驱动的培养,不应等到大学毕业进入职场后;反倒你会发现很多看起来很上进的人,到了大学,或者进入职场,或者步入中年后,越发失去自我驱动力。
⑶ 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进行培养,可能有无数个因素,但我找到了两个:
a) 孩子应不断找到“赢”的感觉,尤其是经过一些挑战,面对不确定性时的“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