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的概念热度正在加速。低空运行模式从目前的单体智能向网联化群体演进,对于制造企业、运营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机构、低空监管机构会带来很高的能力要求。
附图是低空产业联盟给出的《低空智能网联标准体系框架》,主要包括 “智能网联航电系统和设备”、“基础设施” 和 “数据与服务支撑” 等三个部分。
安全体系重点关注装备体系安全、网络数据安全以及电磁频谱安全等内容。
3GPP 更新了 5G-A 和 6G 的进度路线图。其中 R18 对应 5G-A (Advanced),R19 和 R20 用于 5G-A 的增强。
预计 2027 年会开始确定 6G 的频谱,2028 年一些先行市场会部署 6G 原型。预计 2030 年 6G 网络开始商用。
Analysys Mason 的研究显示,截止到 2023 年,3GPP 标准的提案贡献者 Top 3 分别是 Ericsson、华为、Nokia。这三家的份额超过了整体的一半。
从 3GPP Ref 15 开始,就算 5G 相关的标准制定。ABI Research 汇总了 Ref 15 到 Ref 19 的标准提案数据。
网络基础设施设备商(爱立信、华为等)贡献近半数的标准提案,反映了目前 5G 标准的投入力度。
整体来看,运营商的提案比例在 8% 左右。但从具体看,Ref 19 运营商贡献目前在 25% 左右,因为目前 Ref 19 还尚处早期,更多是问题定义和需求描述阶段,运营商更适合代表网络建设的需求方。
移动通信的全球化标准制定主要来自 3GPP,由全球几百家公司组成,包括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商,终端设备商,软件商等各种角色。
6月9日,3GPP RAN 第 96 次会议上,3GPP R17 标准宣布冻结。这是 5G 标准的又一个重要的演进版本。
早上和同事聊了一下 R17,感觉值得看的有两点:
(1) RedCap 物联网,其会在带宽等性能上比 NB-IoT 高很多,定位在中等速率(几十兆的上下行),同时在功耗等方面比普通 5G 要低很多。大致的理解,性能上接近 4G LTE,但省电和元器件成本方面会低很多。在各种智能化设备联网上可能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各行各业都有标准化组织,他们制定标准让产业链各方能按照规范做事情,以实现大规模社会分工与协作。
而 3GPP 可能就是这个星球上威力最大的标准化组织。
1998 年,最初为了实现 2G GSM 的后续演进,350 家 GSM 相关企业组建了 3GPP。后续不断吸收新企业成员,到当前会员数量达到了 700 家,中国成为 3GPP 企业会员最多的国家。
图 1 给出了历年 3GPP 新增会员的数量,明显可以看到最近 3~4年新会员入群大增,很多来自垂直行业企业,而非通信企业。
2019 年各地建设与发布的 5G 手机和 5G 网络是以 Rel15 标准为主;2020 七月初 3GPP TSG #88 会议宣布 5G R16 标准冻结,这是 5G 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产业界,尤其是垂直行业,对 5G 关注最大的一些新功能特征需要在 Ref 16 才得以正式体现:
(1) V2X (Platoonning, 自动驾驶, 远程驾驶)
(2) 工业互联网
(3) uRLLC (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
(4) 用于非授权的 5G NR
(5) 对网络能力 API 的系列增强
(6) 5G
彭博先生回忆起在所罗门兄弟负责计算机系统开发时,坚持开发“通用系统”,例如:T 代表 AT&T 的债券,而不是 TEL、ATT、AT&T 等;日期方面也是类似问题,3/5 到底是3月5日,还是5月3日?
人类的问题需要标准化才能让技术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