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已经被验证是一种主流的家庭业务入口。
根据 Comscore 的调研,美国消费者使用智能音箱购物的前五大品类为:
(1) 医美;
(2) 电子产品;
(3) 家居用户;
(4) 房屋和花园相关;
(5) 艺术、工艺和聚会物品。
智能音箱已经成为家庭主流的一款 AI 类设备,具有入口级特性。
从平台生态系统角度,各家公司都会努力让自己的智能音箱可以接入更多的其他硬件,或者云端的服务。
附图是 OMDIA 的汇总,Amazon Echo 接入了 9,500 个智能家居品牌,对应了 14 万款智能家居设备;Google 紧随其后 1 万个品牌,5 万款设备;Apple 接入了 100 个品牌,400 款设备。
智能音箱和智慧屏的市场接受度正在持续放量。Strategy Analytics 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2021Q2 全球智能音箱和智慧屏的出货量达到 3950 万部,对比一年前增长了 34.8%。
智能音箱和智慧屏被认为是家庭业务的重要入口之一。与其他全屋智能设备的集成(或被集成)关系是一个热点话题。
家庭的数字化浪潮正在兴起,从终端设备角度肉眼可见的就是,消费者家里有越来越多设备需要联网。无论是全新的品类,还是传统设备的 “联网化”。
根据 IDC 的研究,2020 全年全球各种智能设备的出货量为 8 亿部,预计 2025 年这个数字可增至 14.2 亿部。
智能家居是一个极富想象空间的赛道(群)。
IDC 发布了中国智能语音系统(含智能音箱、各种语音 App)2021 年上半年的市场份额数据。
Top 3 是百度(DuerOS,30%)、小米(小爱,24%)、阿里(AliGenie 天猫精灵,19%)。
排名靠后的科大讯飞、腾讯、华为(小艺)、甚至 Apple Siri 也各有优势。
目前呈现多头并进的局面,并未出现一家头部独揽市场的状态。
附图是 WSJ 绘制的全球智能音箱在 2021Q1 的市场份额,Amazon 仍然排名第一为 25%。
整体看,前六名有三家美国公司,三家中国公司。
份额依次递减,并没有出现 “明显的寡头” 或者 “Top 3 高集中度” 之类。
基于 Nielsen 和 IAB 的调研,美国 18 岁以上成人 36% 会使用语音助理;28% 的家庭有智能音箱。
输入输出属于每个自然人运转的基本操作。
随人均设备量增加太多之后,必然围绕交互有至少两种趋势:
(1) 人类自然物理行为相关,比如:语音助理;
(2) 自动化代理,计算机作为用户的授权代理,与其他计算机沟通;也算一种 C2C (Computer to Computer)。
原因就是,键盘屏幕太多,手敲不过来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