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7
不同地区枢纽节点之间的物理层时延

光缆长度是造成传输时延的主要因素之一,每 1000 公里长度的光纤的传输时延约 5ms。附图来自中国联通,不同地区枢纽节点之间的物理层时延。

对比物理层时延,路由器、网关之间的每次跳转会增加更多时延。

2024-02-17
不同高度卫星通信的时延对比

GEO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距离地球有 22,000 英里,时延大约 700ms,卫星电视是典型的应用。而 LEO 低轨道卫星距离地球 300 英里左右,时延可下降到 40ms。

对比 700ms 基本上就是简单收发类,而 40ms 或者更低的时延,一些互动类应用就可以跑起来了。

LEO 距离近而且单位面积覆盖卫星数比 GEO 多很多,网络传输带宽也会大很多。

2022-04-28
时延对比:移动网络 vs. 固定宽带

Credit Suisse 整理了第三方媒体和监测机构,对美国主要的固定宽带服务商和移动服务商的网络时延测试数据。

固定宽带的时延基本在 20 毫秒上下,移动网络的时延在 50~60 毫秒居多。

5G 带来时延进步仅仅是空口侧,而完整的网络时延链条包括承载网、传输、还有数据中心侧,链条比较长。

应用开发角度,则需准确理解每段时延的构成及适用场景。

2022-03-14
美国公有云和公有 MEC 5G 访问时延

低时延是 5G 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如果仅仅是无线空口侧的时延优化价值是有限的,端到端的时延才是价值展现的方向。

根据专业通信测试技术商思博伦在美国的测量,公有云平均最低时延可达 16 毫秒,公有 MEC 的平均最低时延 4 毫秒。

这个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也可看到 MEC 在时延指标上的价值。

2020-03-21
不同无线技术(频率)的适应范围:可靠性 vs. 时延

附图是爱立信对不同无线技术(和频率)在智能工厂的适用性研判Latency and reliability aspects of spectrum and technology choice.

Non Real-time vs. Soft Real-time vs. Hard Real-time 这个提法不错,可翻译为:非实时 vs. 准实时 vs. 硬实时。

毫米波可能会是常用中频段在工厂部署的很好补充(点对点,超大上行带宽和低时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