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月订阅是目前很流行的定价模式,尤其是各类在线软件服务 SaaS。通常来说,如果你一次性订阅满一年,服务商会给予一定优惠折扣。
那这个折扣是否存在共性规律呢?
根据 Tremont 的研究,中位数优惠在 20% (约 2.5 个月月费)。
Tremont 在 2025 的 B2B 企业调研中,围绕 AI 企业侧产品的定价,哪些因素更重要?
排列第一位的仍然是内部成本和利润率要求。
从这个角度看,AI 企业服务统一费率是不太可能的。比如,不同客户对大模型 token 使用强度存在大差别的话。
基于产出结果或效果服务,正在成为企业软件服务,尤其是 B2B AI 应用服务所关心的热门话题。
风险投资机构 Tremont 的调研显示,5% 的调研对象认为 2025 年其所在公司就已经在使用基于结果的定价模式。而 25% 的调研对象则反馈期望到 2028 年会使用基于结果的定价模式。
基于结果的定价模式的难点在于,甲乙方对 “结果” 的衡量单位需要达成共识。
风险投资机构 Tremont 的 Kyle Poyar 归纳了 B2B 企业软件和服务领域的传统顶级和新兴定价模式。
从软件创造价值中能拿到多少(作为定价)角度,这些定价模式包括:
(1) 传统的套装软件(On-prem,通常安装在甲方企业自己的机房):5%,代表性案例 SAP;
(2) 订阅模式(Subscription):10%,代表性案例 Salesforce;
(3) 基于使用量(Usage):15%,代表性案例云端数据存储和管理服务商 Snowflake;
(4) 基于交付的工作结果(Work):20%,代表性案例 Int
定价反映了供需和竞争关系。
投资银行 UBS 汇总了国内外代表性大模型服务商的 API 价格变化情况。
从整体看,一年前后时间单价降 80% 是规律。
附图黑色是闭源的大模型 GPT-4 不同版本的价格(每百万次 Token 使用,输入输出 4:1),蓝色是开源的大模型 Llama3.1 405B 在 Together 和 Fireworks 上的价格。
开源 vs. 闭源,这个争夺推动了持续的价格下滑。而大模型成本的下滑,有助于生成式 AI 应用更早达到的经济性。
大模型目前的商业化,除了开发一个自有应用外,更多是希望通过能力开放的方式,由第三方企业或个人开发者来调用能力,根据使用能力的 API 用量来进行收费。此商业模式也基本沿用了云计算平台的做法。
以 OpenAI GPT 模型为例,假设 80% 的 Token 用于输入,20% 的 Token 用于 输出,2023 年 3 月 1M Token 的 GPT-4 能力消费需要 36 美元,而 2023 年 11 月则为 14 美元。同样 1M Token 2024 年 5 月为 7 美元,8 月则进一步下降为 4 美元。
通过低价策略来保持性价比,是互联网科技行业的典型手法
由于固网基础设施,尤其是光纤网络资源的不足,相当多国际运营商通过 5G FWA(固定无线接入)来做家庭宽带的服务提供。
如果是用于智能手机的 5G 套餐,多是基于流量额度来定价,比如:20GB 多少钱。而 5G FWA 因为作为一种固定宽带来使用,通常 DOU(每月流量使用)是远超智能手机的。以附图为例,相当都运营商是按照 5G FWA 最高速率来进行定价区分。
自动驾驶一直是火热的话题,很多车企也配置了不同等级的自动驾驶或者辅助驾驶的功能。但自动驾驶作为一项独立功能,并能从消费者处直接收到钱的并不多。
随着特斯拉 FSD 的规模上线,该功能规模性的销售也开始上量。根据 Bloomberg 的估计,特斯拉 FSD 在未来一年内可实现 8 亿美元的收入。
每年有 8 亿美元的自身造血能力,在自动驾驶领域也算遥遥领先了。
目前特斯拉 FSD 的定价模式,可以买断软件版本升级( 8000 美元 @ 美国市场),也可以采用 99 美元的月费订阅模式。
常见的免费定价模式会有两种:分别是 Freemium(免费增值)和 Free Trial(免费试用)。
Free Trial 会给客户提供免费的使用时间(比如:14 天),允许用户体验完整的产品功能。
Freemium 则是免费版服务可以长期使用,但如果用户需要用到高级功能,则需要付费。
附图是风险投资机构 OpenView 在 2023 年的调研,围绕 SaaS 软件的转换率。Freemium 的中值是 5%,Free Trial 是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