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 咨询公司数据显示,从 2023Q2 到 2024Q2 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 Top 5 品牌为:Apple、小米、三星、Imaging Marketing(印度)和华为。
可穿戴设备的市场集中度还不高,其他品牌贡献了接近一半的出货量份额。一般来讲,集中度不够高时,对于初创公司意味着更多机会。
IDC 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 5.38 亿部,同比增长 6.1%。
预计到 2028 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可达 6.13 亿部。从品类细分看,耳机、智能手表和腕带位居前三,占据了 99% 以上的份额。其他类别整体还处于培育期。
耳机是一种渗透率很高的 “可穿戴” 产品,而且存在损耗性,用户会不断更新耳机。
根据 Frost & Sullivan 的研究,2023 年全球耳机出货量为 5.1 亿副,预计到 2028 年可提升到 7.6 亿副。
传统入耳式耳机使耳部处于封闭状态,长时间使用存在导致鼓膜受损可能。不入耳的开放式耳机产品预计至 2028 年能达到 5,400 万副,年复合率达到 12.6%。
GFK 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个人穿戴产品的市场规模达到了 616 亿元,其中成人腕间穿戴产品为 283 亿元,立体声耳机 313 亿元,XR 20 亿元。
出货数量方面,共计 1.8 亿部,其中 85% 为立体声耳机。
电通广告(denstu)对比了其 2022 和 2023 两年的消费者调研,针对美国用户在身体健康数据检查和可穿戴数据设备的频次上。
2022 年有 38% 的调研对象会每周检查其健康数据,2023 年数字增长到了 50%。
在可穿戴设备和家用医疗设备应用上,2022 年有 52% 的用户每周检查,这一数字在 2023 年上升到了 61%。
#频次的持续提升
手腕是可穿戴设备佩戴的主要身体部位。目前成规模应用的有两类产品: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
手环曾经火得更早一些,但当前增长有些颓势。手环的价值并未向之前想象的那么有空间。
智能手表的发展确在节节升高。根据 GFK 对中国市场的检测,从销售数量角度,智能手表在 2021 年已经占据了腕间穿戴市场的 45%。
而智能手表的单价限制高于手环,可认为推动了腕间穿戴市场增量又增收。
GFK 市场数据监测显示,中国 2021 年腕间穿戴设备销售量大大 4,300 万部,对比 2020 提升了14%。GFK 预测 2022 年的增长率为 6%。
具体项目的销售数量看,智能手表增幅最快(48%),儿童手表(11%),而手环则是 -1% 的负增长。
根据德勤的研究,全球用于医疗保健相关的可穿戴设备会取得稳步增长。
德勤将设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智能手表手环,这类通常是通用设备,有一定的医疗健康功能;另一类是医疗专用设备。
德勤估计在 2024 年的总的出货量在 4.2~4.4 亿部左右。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IDC 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全球 2021Q3 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 1.38 亿部,同比增长了 9.9%。
智能耳机(Hearable)占据了整体的 64.7% 的份额;手表和手环给占据了 34.7%。
所谓可穿戴,目前看来就耳朵和手腕是适合佩戴的人体位置。
自从 Apple 开创新的定义 AirPods 以来,耳机逐渐从传统“附属赠品” 性质的配件变成了一种大众化的独立单品。
附图是 2020 全球 TWS 的出货量份额,Apple 在品牌商中摇摇领先。
也可以看到近六成为白牌,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