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的创业浪潮正在呈现加速态势。Accenture 基于 CB Insights 的统计数据发现,人形机器人主题的初创公司在 2024 年的融资规模比 2020 年取得了大幅提升。
Felicis 列举了 2014 年以来,1% 头部风险投资项目的退出金额,占当年所有 IPO 融资金额的比例。
从整体看,比例在 20~40 % 居多。
Forerunner Ventures 的研究认为,2024 年 AI 风险投资 A 轮融资中,企业 AI 融资额 53 亿美元,消费者 AI 融资额为 5 亿美元。
企业侧 AI 占融资额的 90% 以上。
Battery Ventures 提出一种看问题机会的角度。
以呼叫中心为例,美国有 1,600 万坐席代理人(可能人在其他地区),每年的人力成本是 2,000 亿美元。这个空间可支撑呼叫中心自动化服务商 Twilio 40 亿美元的 ARR(年化收入)。
以建筑行业设计为例,美国有 160 万建筑师,410 万土木工程师,每年人力成本 2,700 亿美元。这个空间可支撑 Autodesk 60 亿美元的 ARR。
以法律行业为例,美国有 86 万律师,每年人力成本 5,150 亿美元。这个空间为 Legal Zoom 7 亿美元的 ARR 提供了足够的天花
Carta 在 2024Q1 的季度报告披露,美国一级市场融资中,估值下行(downground)的比例上升到了 23%。反映了创投和风险投资的低迷行情。
不少企业选择了募集过桥资金(借款等),而不是新一轮的股权融资活动。
PwC 和台湾经济研究院在 2022 年度的创业调研反映,台湾地区热门创业关键字 Top 5 包括:
(1) AI 和 大数据(16.0%);
(2) 民生商品零售与批发(15.4%);
(3) 文化创意(12.7%);
(4)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材(12.6%);
(5) 智慧制造(11.0%)。
贝恩公司梳理了 2017-2021 年全球风险投资机构 VC 在软件领域的投入,基础设施类软件在 2020 年以后加速上行,超过了垂直行业应用软件。
即便如此,基础设施和垂直应用都取得了大幅增长。
通用 vs. 垂直,这一经典话题在生成式 AI 和 LLM 大语言模型上也再现。目前资金主要还是在通用模型上,也有一些注意力落到了行业 LLM 上来。
已上市的大型科技对初创公司的收购是一种经典的市场策略,尤其是硅谷公司。
AI 作为热门主题自然也是重点。附图是 CB Insights 统计了 2010-2020 期间,Apple、Google、Microsoft、Facebook、Intel、Amazon 六大科技巨头在 AI 领域的投资并购交易次数。
目前大火的 Open AI 最初是定位 “非盈利机构”,2019 年接受微软 10 亿美金投资,重组为一家 “有限盈利 capped-profit” 企业。
WSJ 摘录自 Preqin 的数据显示,全球风险投资机构在 2022Q4 募集资金为 206 亿美元,这是近年来单季度的最低值。
侧面反映了全球风险投资的活跃情况。
毕马威和汇丰银行基于 Pitchbook 提供的亚太区 6,472 家估值为 5 亿美元或以下的初创企业的数据,从 120 个垂直行业中筛选出 Top 20 大子行业(附图)。
从企业数量角度,前三名是:(1) 非同质化代币;(2) 去中心化金融;(3)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