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一心想做 A,做的过程发现 A 不是很靠谱,但过程中发现了 B,最后 B 做成了。
创意 “A -> B” ,这种经典套路发生过了 N 次,无论是早期的 PayPal、Okta,还是后来的 Canva。
好像 Slack 也是,原本想做游戏,但没做成,而开发过程中的内部协作工具就成为了 Slack。
读到一段非常精彩的案例,关于从愿景到实现的故事。
初代 iPhone 到底是配置物理键盘,还是触摸屏,Apple 内部争论不休。
营销团队坚持要配备类似黑莓的键盘。但乔布斯坚持要大触摸屏。因为之前有键盘的手机都是给商务人士用的,商务人士只要是用来写邮件。
而 iPhone 定位是普通人的,这些人要用 iPhone 来看电影的,屏幕需要能横过来。而黑莓手机屏幕横过来是没有意义的。
当时的触控板输入技术体验极差,技术上面临可行性问题。
经常我们在新业务规划好是会面临类似情况,即:好的愿景与实现路径的冲突。因为实现上可能搞不定,进而愿景置顶
“如何发现好想法” —— 每个高手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Tony Fadell 认为:
① 它解决的是“为什么” 的问题;
② 它解决的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的观点,要做成社会级服务)
③ 它会一直萦绕着你。
围绕这个话题,我最早接触到并印象深刻的观点来自 Y Combinator 创始人 Paul Graham。
Paul 认为对于创业者来说,好的想法有三个特征:
① 你认为这是一个好问题;
② 你周围的人认为不是;
③ 你可以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初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