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产品需要上规模的销售,需要体现一种经济性或者性价比。
图 1 是 OpenAI 从 GPT-4 开始不同新版本的单价(百万 Token 美元)和产品质量的演进对比。可以清晰看到,OpenAI 在大模型质量微升的情况下,实现了很大的价格降幅。
做出这种变化,体现了大模型竞品之间激烈的竞争态势(图 2)。
两百万 GPT-4 Token 的价格,在两年前是 180 美元,2024 年 7 月是 0.75 美元,两年时间下降了 240x 倍。
大模型的 “降价策略” 看起来比当年的公有云还有迅猛。当然,价格战意味着服务商需要有巧妙的 “低成本战略”, 留意 OpenAI GPT-4 不同版本的差别。
贝恩公司对 2023 年中国城镇消费品市场的研究显示,中国消费品行业在 2023 年取得销售额增长是因为销量的增加,而不是价格。
实际上平均售价几乎保持稳定(没有增长,也没有下降)。
Tefficient 对西欧和南欧代表性国家的移动资费(不含 M2M 物联网)开展了调研。以每 GB 流量价格为例,不同国家价格差距甚远。
便宜的地区每 GB 流量价格为 0.4 欧元左右,而贵的地区每 GB 流量价格为 3 欧元左右,相差达 7-8x 倍,快接近一个数量级了。
消费者作为汽车的购买方,愿意为汽车自动驾驶功能付费多少价格呢?
Mckiney 的一项调研中,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在下次买车时会选择带有高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这些感兴趣的受访者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愿意为此支付 10,000 美元的一次性费用或等额的订阅服务费。
ARK 基于 IFR 的数据,绘制了自 1996 年以来历年工业机器人的销售出货量和平均价格。
洞察之一就是:产销量每增加一倍,价格下降 50%。
GSMA 的一项研究对比了,4G 和 5G CPE 终端的平均价格变化。
2020 年,4G CPE 的平均价格是 100 美元,5G CPE 的平均价格是 300 美元以上。
预计 2025 年 5G CPE 的价格将大幅下降到 50 美元和 4G 持平。
投资银行 J.P. Morgan 研究了中国三大运营商 2014 年以来的移动网络流量单价的变化。
2014 年时,4G LTE 上市初期,每 M 流量单价为 11~13 元。2014~2018 这几年单价迅速下滑到 0.5~1 元 / M。
2018 年是价格下滑最严重的一年,之后有所缓和。
eMarketer 引用 YouGov 的调研,以美国消费者为例,购买商品时价格因素和品牌因素哪个更重要 ?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价格都是很重要的,基本都是五六成以上的占比,是品牌因素的两倍以上。
对于受众覆盖面广的消费品而言,性价比的追求是永恒的。价格优势背后是成本竞争优势。如何优化出自己的成本结构是关键。
附图来自 IDC 咨询公司,左侧是近几个季度 5G 手机出货量的按价格分布,右侧是 4G 手机。
可以看到,5G 的价格普遍高于 4G ,体现了新一代产品对产业价值向上提升的作用。
从细项看,主流 5G 产品稳定在 $200-300 价位段,大于 $800 市场连续稳定在 15% 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