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并购是大型公司能力扩展建设,以及(基础服务的)用例扩展的常用手段。
OpenAI 作为 “大型创业公司” 亦是如此。附件是 OpenAI 对多个领域的风险投资或者并购。
对于大型运营商来说,通过投资的方式撬动生态系统资源是有效的经营手段。
以中国移动为例,其在产业链的布局包括:战略联姻巨擎(6 家)、紧密协同龙头(21 家)、广泛布局前沿(39 家)、推动补链强链(52 家)、发掘培育生态(500+ 家)。
图 1 中国制造电动汽车的品牌分布,橙红色本土品牌,黄色合资厂,绿色为美国品牌(特斯拉)。
图 2展示了 2024 年全球不同区域的电动汽车需求量和进出口流向。
风险投资机构 Felicis 把 AI 产业链划分为三个大的层次,分别是:硬件基础设施、软件基础设施、应用。
硬件基础设施包括:半导体上下游、核心部件(GPU 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动力空调等)。
软件基础设施包括:大模型、云计算、数据基础设施。
应用层包括:消费者应用、企业侧应用、垂直行业应用。
三层 x 三类:一种类似九宫格概括了产业链。
艾瑞咨询的研究显示,中国教育智能硬件的市场规模在 2024 年校外消费 575 亿元,校内机构 164 亿元。预计到 2027 年总规模接近 1,000 亿元。
AI 相关的硬件供应链不仅是服务器、半导体 GPU,还有数据中心对应的环节(能源、空调制冷)等。
The Economist 预测到 2025 年,收入增长最快的领域还是半导体,其次是 AI 服务器的制造商。
投资研究机构 Spear Invest 将 AI 数据中心的各环节组成,区分为“机架内 Inside the Rack” 和 “机架外 Outside the Rack”。
前者包括 GPU 处理器、模组、制造商、网络设备等;后者主要指电源动力、控制、测试设备等。
Spear 认为到 2027 年 AI 数据中心产业链的市场空间总计可达 6,510 亿美元,其中处理器可达 4,000 亿美元,是最大的组成类别,占整个大盘的 61%。
5G 专网,虽然是基于 5G 基数,但并不是传统的 “纯通道型” 业务,更贴近某种系统集成,或企业信息化的项目。
GSMA 调研显示,预计到 2025 年,5G 专网产生的收入中,44% 来自连接业务,18% 是物联网相关,8% 来自安全服务。
还有比较大的部分是企业客户直接相关的专业服务(管理服务、咨询规划、集成)占比达到了 20%。
野村证券绘制了一张表,展示了半导体产业的几个关键类别在日本的就业人员变化。
1999-2019 这二十年,半导体器件制造业就业人员微降,IC 制造业的就业人员大跌。而半导体设备制造业人数则大幅提升。
直观结论就是,日本半导体的重点聚焦产业链上游环节。
贝恩咨询公司的研究显示,全球主要品类的芯片交货期得到有效改善,大幅缓解了 2020 以来的半导体短缺行情。
另一个角度,以智能手机和 PC 为代表的终端消费电子需求的大幅下滑。大量芯片企业面临收入减少和裁员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