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每天上下班都要通勤。附图是中规院和百度地图的研究,中国通勤距离较远的大城市统计。
北京在 2023 年有 12% 以上的人口通勤距离超过 25 公里。
ABI Research 的研究认为,制造业和交通行业是无线专网应用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制造业的 4G/5G 无线专网连接数可达 1.08 亿户,交通行业的应用可达 7,100 万户。
OMDIA 预计全球企业侧 IoT 设备出货量在 2027 可达 80 亿部。从现网设备累积角度,预计到 2026 年可达 500 亿部(不含消费者侧终端)。
IoT 相关咨询和集成服务等市场空间会从 2023 年的 400 亿美元提升到了 2026 年的 630 亿美元。
运联研究院基于注册数据和实地抽样数据推测,中国实际运营中的重型卡车数量合计 814 万辆。
车队在 1000 辆以上的超大型车队有 202 家。由 590 万辆重卡采用"个体+挂靠" 的方式运营。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中国道路货运从业人员 1729 万人,道路经营业务 324 万户,完成了全社会货运量的 74% 和 31% 的周转量。
彭博商业周刊绘制了一张图,对比了 2018 年和 2030 年美国货运价值的份额分布。
预计卡车的价值将从 61% 降低至 56%;空运会增加到了10%;其他配送方式和邮件将上升到 21%。
从份额提升绝对值看,空运的增量是最大的(4 个百分点)。与此对应的是,航空货机需求的快速提升。
尤其是在国际海运出现大幅拥塞、集装箱紧张的背景下。从航空业角度,新冠疫情对民航出行的需求会持续影响,客机转货机的改造也在加速。
Boom 是一家创业公司,其产品是超音速客机。Boom 计划2025年发布其产品,2026年首飞,2029年进入商业运营。
其最高飞行速度为 1.7 马赫,提供 65~88 个座位;航班商用后的定价预计为目前商务舱的价格,面向很在乎时间的高端商务人士。
Boom 目前宣传的应用场景是从纽约到伦敦,可以从目前的6个半小时航程缩短到3个半小时。
附图一是 Boom 在华尔街日报的广告,强调其和美联航的战略合作。
Boom 能否成为民航领域的特斯拉?目前判断还为时尚早。
UBS 的一项研究,对比了不同交通工具的旅客运输份额。图一是按乘客数量,图二是按照乘客里程数。
按乘客数量,61% 来自高速公路,23% 来自高铁。
按乘客里程数,46% 来自民航,15% 来自高速公路,25% 来自高铁。
有意思的是,高铁在两个图的份额基本等同。这个等同体现了高铁在不同工具组合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UBS 基于铁道部的数据,对中国 2025 年的铁路运输量进行了预测。
由于疫情影响,铁路运输总量对比 2019 的高点有一个较长时间的下滑和恢复过程。UBS 认为从铁路总量看,到 2025 年能恢复到 2019 年的水平。
虽然总量变化不大,但高铁的贡献比会有大幅变化;尤其是旅客人数角度,高铁会贡献绝大部分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