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荡,或经济下行,不仅是财经类自媒体流行的调调,也是大百姓日常聊天的热门话题。经济环境从高增长进入低增长的 “新常态”,社会、组织和个人都面临一轮心态的调整期。
而投入太多精力在论证 “经济环境如何不好”,这个意义其实很有限,而且让人心情也不好。
也许我们应开阔思路,多了解一些正在崛起的标杆,对个体可能有启发。尤其是如何在大存量时代找到新的增量。
例如,在所谓消费持续疲软,没钱消费等宏观背景下,希尔顿旗下的欢朋酒店(Hampton by Hilton)开业数已经达到了 400 家。而且绝大部分增长都是在新冠疫情之后发生的。
长期以来,中国的商用车(尤其是货运卡车)是以个体为运营主体。即长途汽车司机(贷款)自购卡车,用于长途运输。
根据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调研,这一趋势正在迅速变化,预计到 2025 年个体运营的商用车数量将从之前的 80% 下降到 35%。
而来自车队客户和中小企业侧的车辆比例会大幅提升。
貌似很多行业都会经历一个从个体零散,走向集中的过程。之前看过一篇短文,一位久居香港的专栏作者提及,香港曾经有大量的特色的个体餐馆正在消失(各种成本高昂),取而代之的是品牌连锁的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