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licis 列举了 2014 年以来,1% 头部风险投资项目的退出金额,占当年所有 IPO 融资金额的比例。
从整体看,比例在 20~40 % 居多。
金融时报绘制了一张图,展示了 2013 以来十年多时间,外资银行和投行在中国境内交易所的 IPO 融资份额。
2010 年是外资银行参与的最高峰,随后处于低潮。到 2024 年 11 月底,外资银行获得份额为零。
产品市场匹配(PMF)是科技行业新产品上市的一个关键阶段,通常意味着市场已经认可该产品,并且保持保持很高的规模化发展。即便不投入营销资源,产品销售也可以自然增长。
Benedict Evans 提及了一个观点,即便是 iPhone 前 12 个月只售出了 540 万部,直到 2010 年以后,才开始大规模销售提速。
而 Apple 的另一项传奇产品 iPod 则经历很漫长的时期才达到 PMF。
Carta 基于 SaaStr 整理的数据,绘制了一张图,展示了 2013-2023 年在美股上市的 34 家代表性公司。
这些创业公司 IPO 时,创始人持有的股份平均为 22%,持有 50% 以上股权的一共只有三家(Atlassian、Zoominfo 和 Klaviyo)。
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伦敦证券交易所在过去几年 IPO 募资上看成绩并不突出。
图 2 是港交所、纽交所和伦敦交易所近五年 IPO 的市值前三的对比。伦敦交易所的公司体量要小得多。
交易所是最典型的金融市场。既然是市场,自然每个市场的玩家和喜好大不同。
根据 Dealogic 的数据,2022 年截止到 6 月中旬,中国 IPO 融资总额已达到近 350 亿美元,而美国仅为 160 亿美元。
金融时报报道,今年 130 多只新股中,只有二十几只股票进入了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主板。~80% 的资金募集来自科创板(Star)和创业板(ChiNext)。
附图来自华尔街日报,美国种子轮和早期初创企业的估值的中位数在 2020 年及以前保持在 ~1500 万美元。
这一数字在 2021 年猛增到 2500 万美元。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传统上比较偏后期的私募基金,甚至对冲基金的涌入。
以对冲基金老虎全球(Tiger Global)为例,2021 年其针对创业公司的投资达到了 340 起。而传统的理解角度,对冲基金是不碰创业公司的。
2021 年美股 IPO 取得了大丰收,新上市公司数量创二十年来的新高。
美股可交易股票在 2000 年前后达到高峰(超过 7000 只),随后一路下滑。2021 年这个数量大幅提升,十年来首次突破 4000 只。
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有些渐行渐远,在全球经济饱受新冠疫情重创的同时,美股到了新高度的。
想到某标杆企业,从软件工具转型 SaaS,十年时间收入增长到三倍,股票增长了十倍。
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无论是机构或个体,都应了解到,有一种能叫势能。
附图是 2012 年至今,中国企业在美国证券市场 IPO 的募资金额和上市数量。
业界原本预计 2021 是美股 IPO 的大年,截止到目前已经实现了 36 只中概股上市,募集了 126 亿美元。无论是金额还是企业数量基本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随着近期一系列监管规定的出台,中国企业在美股 IPO 的步伐可能会放缓。
每年6~8 月是美股 IPO 上市的高峰期。
根据 WSJ 的报道,2021年6~8月将成为近年 IPO 金额最大的峰值。
2020~2021 的 IPO 将大幅超越 2000 年第一轮互联网泡沫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