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ata Insights 绘制了一张图,对比了 Google 搜索、YouTube、Amazon、Facebook 等 “站内搜索” 和生成式 AI(Perplexity、Coilot)的每用户搜索次数和活跃用户体量(MAU)。
目前的生成式 AI 的搜索使用强度,还不及 YouTube、Amazon、Linkedin、Twitter 等站内搜索。
消费者时常在各种 APP 中需要使用到地理位置定位,智能汽车也会随时确认自己的地理位置。这些操作需要使用到应用后台的地理位置定位能力。
Counterpoint Research 将基于地理位置的开放平台(Location Platform)定位为 10 大类能力,分别是: (1) Maps data; (2) Location intelligence; (3) Location services; (4) Data platform; (5) AI capabilities; (6) Sustainability; (7) Developer ecosystem; (8) Pa
IoT Analytics 咨询公司将生成式 AI 的市场分为三类:(1) 数据中心的 GPU;(2) 大模型和平台层(提供模型,含对应的平台算力服务);(3) 业务应用层。
GPU 层:英伟达 Nvidia 占绝了 92% 的份额,处于接近垄断的地位。
大模型和平台层:OpenAI 和 Microsoft 两者占比 69%,其他云服务商跟随其后。
应用层:Accenture 目前份额最大 6%,整体呈现了比较碎片化的状态。
注:OpenAI 的ChatGPT 本来也是一种应用,估计 IoT Analytics 将其归类到了平台层计算。
移动网络中最开始 SIM 卡都是给手机用的,后来随着物联网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专门用于物理网卡的连接管理平台也应运而生。
当前,基于蜂窝移动网络的物联网卡在一些地区已经超过手机用户,预计未来会有更大数量的增长。
这一背景趋势下,“物联网连接管理” 的复杂程度以及精细化运营要求催生连接管理的内涵外延更加丰富。
原本相对薄的一个平台层也变得日趋丰富。附图是 Transforma Insights 新近定义的分类,其讲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分为五类,附图也给出了每类的重点和代表性玩家。
Oliver Wyman 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归纳了工业互联网(IIoT)的层次结构和几种典型角色。
层次结构角度:应用层和平台层之间的 “Marketplace 应用市场” 是一个重要的 “小薄层”。这个小薄层的存在,可以让整个生态系统的覆盖范围大幅增加。
Microsoft Azure 定位基础设施层和平台层为主;Siemens Mindsphere 定位特定垂直领域的专家;HOMAG Tapio 定位应用市场;ThyssenKrupp MAX 定位特定工业应用服务商。
图二是 Oliver Wyman 对不同角色在工业互联网价值构成的预判。但如何理解
一个完整的物联网系统包括了终端硬件、网络连接、软件和服务。IoT Analytics 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物联网 IoT 的软件部分达到了 530 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IoT Analytics 讲物联网 IoT 软件归类为四大类:(1) 终端和边缘测(操作系统等);(2) 中间件和平台侧;(3) 应用层;(4) 安全类。
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用户可以原创,当然更多是转发或者 “复制 / 粘贴”。
如何引导用户多发布原创内容,并有对应的机制和技术进行保护,则成为对社交平台运营能力的要求。
根据新榜的研究,中国主要社交平台中,微信公众号的原创内容获赞能力(对比平台大盘)是远超别的平台的。
用户红利殆尽,注意力稀缺时代,每一个点赞都是珍贵的。从这角度解读:深度阅读方面,微信公众号遥遥领先。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数据、安全产业增加值规模分别达到 4,534 亿元、3,829 亿元、2,146 亿元、1,165 亿元。
平台产业贡献占比最大,达到 39%;网络产业次之,占比达到 33%。
最开始的物联网更喜欢用 M2M 这个词,所谓 Machine-to-Machine。随着云计算和终端技术的大发展,已经很少有物联网项目真的只是一个机器到另外一个机器了。
IoT Analytics 咨询公司归纳了一个精简的三层软件结构,可用来描述现代 IoT 项目得层次分布。
最底层是终端层(终端、网关、本地控制器等),中间是中间件(协议转换、物联网平台、协议 Broker等),最上面是应用层(数据分析、数据库、具体行业应用)。
物联网通信网络(比如:5G、NB-IoT)是终端层和中间件层的传输载体。
从这张图也可以看到,物联网不仅是只是 “网络
根据 Akamai 的数据观察,2021 年 6 月的一天内观察到 1.138 亿次攻击,是 2020 年 6 月观察到的攻击次数的三倍多。
和网络流量的增长类似,Web 攻击数量也与日俱增。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 API 经济的崛起,API 安全问题正在凸显。API 通常隐藏在移动应用程序中,让人们误以为它们不易受到操纵。
实际情况是 API 调用能更容易、更快速地实现自动化,这是其设计使然,可也是一把双刃剑,不但方便了开发人员,也方便了攻击者。
Gartner 认为,2022 年 API 滥用将从原本频率较低的攻击类型变为导致企业 Web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