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fficient 对比了全球代表性市场的户均流量增量变化,对比 2022 - 2023 的净增值(GB)与 2023 - 2024的净增值。
40 个国家和地区中,红色(流量净增值下滑)的有 22 个,绿色(流量净增值提升)的有 10 个,保持不变的有 8 个。
全球移动运营商面临严峻的 “流量失速” 局面。
Opensignal 对印度网络的测速数据显示,印度 5G 的用户体验速率 2024Q1 对比一年前有持续的下滑。于此同时,印度的 5G 流量使用大幅增加。
侧面反映了,印度运营商在网络建设 CAPEX 投资上的 “保守”。
Analysys Mason 整理了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四个地区的移动网络和固定宽带的网络流量增速变化。
从整体来看,增速持续放缓是大趋势。但美国的移动流量在 2023 年有一个明显的增幅上升,这是因为 5G 固定无线接入(FWA)发挥了大的作用。
Analysys Mason 咨询公司在 2023 年针对中高收入国家的消费者调研,升级到 5G 和之前每月户均流量的变化。
10GB/月以下的比例在升级 5G 后迅速降低,30GB/月和不限量套餐大幅提升。
Tefficient 对西欧和南欧代表性国家的移动资费(不含 M2M 物联网)开展了调研。以每 GB 流量价格为例,不同国家价格差距甚远。
便宜的地区每 GB 流量价格为 0.4 欧元左右,而贵的地区每 GB 流量价格为 3 欧元左右,相差达 7-8x 倍,快接近一个数量级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刻画用户在移动网络的流量行为的基础指标是 “户均月流量使用 DOU"。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9 年中国 DOU 为 7.8 GB/月,到 2023Q3 增长到 16.4 GB/月。
移动网络单价的不断降价是促进用户使用的相关因素之一(另一个更大的因素是应用的拉动)。2019 年每 GB 价格为 4.99 元,到 2023Q3 为 2.25 元。
基于上述数据,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图二),户均收入过去四年 CAGR 为 -1.8%,轻微负增长。
宽带发展联盟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移动宽带平均下载速率在 2022 年达到了 98.1Mbps,首次超越了固定宽带的 71.7Mbps。
移动网络在下载速率上查过固定的现象在美国也是类似现象。Opensignal 在 2022 年的用户众筹测速显示 T-Mobile 5G FWA(固定无线接入)在多个统计时段内下载速率超过了了 AT&T 的固定宽带。
当然,需要提醒的是,下载速率仅是一个维度。网络流量的容量大小又是另一个维度,以发达市场为例,一户典型的固定宽带每月的力量(DOU)大约是移动网络的 20x 倍。
爱立信对北美和欧洲的移动用户上网流量类型进行了分析。整体来看,视频类是占比最高的流量类型,欧洲的比例接近 60%,北美的比例超过了 40%。
从更细分的角度(不同月流量 DOU 的用户群组)和不同的视频类型(对视频大类进行细分)看,社交媒体中的视频(YouTube、Tiktok 等)占比是最高的,其次才是流媒体长视频网站(Netflix、HBO Max、Disney+)。
但,100GB 以上用户群的流量使用更多还是流媒体长视频类。
爱立信针对北美和欧洲移动用户的上网流量行为分析显示,用户行为呈现强烈的 “二八定律”。
具体来说,流量使用前 10% 的用户使用了全网 70% 的流量。北美每月流量(DOU)20GB 以上的用户占全网用户总量的 14%,但使用了 80% 的总流量;欧洲每月流量 20GB 以上的用户占全网用户总量的 17%, 但使用了 81% 的总流量。
北美每月流量 50GB 的用户占总用户数 5%,欧洲则为 7%。
作为全球移动业务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包含中日韩在内的东北亚地区的移动流量在未来几年会保持加速上升。
2020 年东北亚地球的每月流量约为 20 EB,爱立信预计到 2028 年会接近 100 EB,提升空间有望达到 4x 倍。
新增流量基本都是 5G 网络承载。但也应看到,4G 的存量的绝对值也并不小(对比 2020 年的总流量)。而这个余量,也会影响运营商在网络布局上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