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man Sachs 预测中国即时零售的市场空间在 2030 年会超过 1.5 万亿人民币,对比 2024 年的不到 6,000 亿人民币会有大幅度提升。
从玩家分布角度,预计到 2030 年美团可拿到 62% 份额。淘宝和京东的份额则分别有所下滑。
引出一个话题:传统电子商务的配送是相对低频,而外卖配送是相对高频。一般高频打低频是比较有优势的。美团从外卖配送到即时零售,看起来更有优势。
EY 研究显示,中国大陆在 2023 便利店门店总数达到 32.1 万家。而 2015 年全国便利店只有 9.1 万家,便利店的大发展始于 2017 年。
从便利店企业品牌角度,美宜佳、易捷、昆仑好客位居前三名,门店数在约两万家及以上。
EY 的研究显示,2023 年中国大陆便利店门店数量突破了 32.1 万家,对比 2022 年的 30 万家又增加了 2 万余家。
从单店覆盖的人口角度,美国、英国、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均在 1000~2000 余人,中国大陆目前为 4000 多人/店,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1971 年星巴克在西雅图开设第一个门店,一直到 1987 年都维持在接近个位数的门店数。
1992 年门店数达到 140 家前后保持了高增长态势。到 2023 年全球开设了 3.8 万家门店。
门店规模数量对于消费者触达,以及供应链成本控制都极为有利。目前中国境内也有六个品牌达到了 1 万家的规模。所谓 “万店” 会成为一个关键指标。
62% 的美国家庭拥有宠物,其中 35% 的家庭拥有一只以上的宠物。很多消费者认为,宠物应该被当成家庭的一员。进而,各种配套开销需求就来了。
对比美国整体零售时长 2.8% 的低增长率,eMarketer 预测 2024 美国宠物市场的增长率可达 6.1%,为 832.8 亿美元。展望 2028,美国宠物商品的零售空间可达 977 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宠物市场也在蓬勃发展。
即时零售是通过线上即时下单,线下即时履约,依托本地零售供给,满足本地即时需求的零售业态。
和传统电商相对满足 “计划性需求” 不同,即时零食更多是满足即时性需求,配送时间通常在 30 分钟到 2 小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突破了 5,000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的规模会达到 2022 规模的三倍。
ABI Research 研究显示,到 2030 年生成式 AI(Gen AI)会给十二个主要行业带来 4,500 亿美元的价值。
零售和电子商务将会是最大收益单元,生成式 AI 带来的价值可达 1,421 亿美元。
Oxford Economics 和 Checkout.com 的一项调研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零售商户企业反馈,其虽然使用了支付工具,但在基于支付交易数据的相关数据分析上还处于落后水平。
41% 商户没有获得任何可执行的交易数据分析,40% 的商户没有把交易数据与内部信息系统对接。
反过来,也可以看出支付服务商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分析服务,而不是只盯着佣金的比例。
订阅经济是当前最火的服务交付模式。
专门为 SaaS 或媒体内容等提供订阅和支付服务的 Recurly,基于 2,000 家服务商的订阅数据进行了 2020Q3 - 2021Q2 期间的用户流失率的分析。
无论是中位数,还是前 25%、前 75%,软件 SaaS 的离网率都是最低的。可见 SaaS 类软件,通常有工具属性,用户会重复使用,不会随便停止。
而消费品和零售、数字媒体和娱乐、教育等,涉及到 “Offering” 本身的变化问题,流失率显著高于软件 SaaS。
新冠疫情虽然已经远离,但对消费者和人员工作的影响是长远的,尤其是物理位置的影响。
Mckinsey 的研究显示,在温和的场景建模情景中,2030 年全球重点城市对办公空间的需求会对比 2019 年低 13%(中位城市);受影响最严重的城市需求会下降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