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Asia Market
 
按时间
 
2025-09-07
从 GenAI 的移动应用下载量和收入看各地区的差别

附图来自 Sensor Tower 的监测数据,其统计了全球各地区在过去几年 Gen AI 的移动应用下载量和应用内购买(IAP)的收入数据。

亚洲下载量远高于北美洲,但北美洲的收入远高于亚洲。

欧洲和拉丁美洲在在下载量上差不多,但欧洲的收入远高于拉丁美洲。

每个人都有信息消费的需求,但支付能力天差地别。

2022-10-30
亚洲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和金额 2022H1

并购、回购和 IPO 是风险投资从创业项目中退出的三种典型手段。

KPMG 研究显示,从过去今年的项目统计看,从投资数量角度并购和 IPO 数量接近。而从退出金额角度,IPO 的金额远大于并购的金额。

2022 上半年亚洲风险投资退出金额显著降低。

2022-07-30
亚洲消费者在应用商店的开支和下载对比(Top 10 市场)

Sensor Tower 的一组研究,围绕亚洲消费者在应用下载和应用开支,Top 10 市场在 2021 年的状态和 2026 预测。

其中,中国市场数据仅有 AppStore,不包含本地第三方安卓商店的数据。

可以看到,应用商店的开支体量和当地人口和经济水平极大的关系。有些地区下载了很多,但总开支很小(免费应用为主);有些地区总下载不多,但开支大。

2021-11-12
亚洲移动和固定宽带用户预测 2026

基于 OMDIA 的研究,我们可以从整体视角来看亚洲的移动业务和固定宽带业务。

预计 2026 年,亚洲移动业务连接数为 70 亿,固定宽带为 接近 8 亿,两者大约为 8.75 : 1。

移动连接的基数大很多的原因是:(1) 人头为单位;(2) 每个人多终端;(3) 物联网;后者则以家庭为单位,更多是以房子的套数为单位。

预计 2026 年,亚洲的 4G 用户占比会降低到 49%,5G 用户上升到 44%。

未来几年,亚洲的固定宽带用户数会保持 2.4% 的符合增长。

2021-08-27
亚洲固定宽带市场用户 2021Q1

根据 OMDIA 的数据监测,亚洲范围内固定宽带的发展处于良好态势。

2021Q1 的用户数同比增长了 9% 以上,收入同比则实现了两位数。

和移动业务不同,有相当多地区的固定宽带覆盖率是较低的,可认为是一个非饱和市场。

2021-05-29
亚洲各运营商移动网络流量的实际价格(每 GB)

基于 Tefficient 对亚洲部分运营商的跟踪,大部分运营商的每 GB 流量收入在 1 欧元以下,新加坡 SingTel 可实现 每 GB 3~4 欧元,算货币化程度最高的运营商。

注:数据源自 Tefficient 根据用户使用量和收入的推算,不是套餐销售价格。

2021-04-05
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移动通信预测 2025

OMDIA 预测了 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和地区 2025 的发展状态。

下图横轴是连接数的复合增长率 CAGR(2020~2025),纵轴是收入的复合增长率 CAGR(2020~2025),气泡大小是 2025 收入空间。

连接数增长最快的是菲律宾,大多数地区增速都很慢。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澳洲等通信业发达市场的增幅相对较快,可能是因为 IoT 需求。

对比而言,传统意义的通信新兴地区 —— 印度市场增幅很低。反映了电话已经饱和,而 IoT 又没有起来的状态。

对比电话普及率,IoT 更反应了社会的现代化程度。

2020-12-13
亚洲固定宽带用户数和收入 2020Q2

受益于新冠疫情的居家隔离要求,根据 OMDIA 的数据研究,亚洲地区的固定宽带收入从 2019 年的负增长取得反转,2020 年 Q1 和 Q2 的增长率分别为 1.8% 和 2.3%。

从固定宽带用户数量看,2020Q2 仍然保持在 6% 以上的同比增幅。

2020-12-13
亚洲移动通信(2G/3G/4G/5G)用户分布预测(2025)

OMDIA 预测亚洲地区移动用户在 2020~2025 复合增长率为 2.2%。

OMDIA 认为,虽然亚太地区在 5G 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中国、韩国和日本等领先市场。但整体来说,5G 的覆盖率并不算很高。到 2025 年,4G 仍然会占据亚洲移动通信市场的半数以上连接份额。

2020-12-13
亚洲移动通信业务收入预测 2025

OMDIA 估计 2020 年亚太地区的移动通信收入增长率为 -0.9%,因为新冠疫情,很多居民流动性和移民行为减少,以及商务人士的漫游费用也减少许多。

面向 2020~2025 年,OMDIA 预计亚太地区移动通信业务的复合增长率为 1.6%。

从收入类型看,非短信的数据业务(Non-SMS)保持持续上扬态势,SMS 和话音会进一步减少。需要留意的是,即使到 2025 年,话音业务的绝对体量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