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 Adobe 花费 200 亿美元收购这两年爆红的在线设计工具 Figma;刚才又看了几个创业公司产品,他们希望代替 PowerPoint。思考了一下,发现一点规律和大家分享。
以美国市场为例,这几年很流行的一种创业方法是:
① 选定一个成熟的赛道,现有主导玩家提供的是传统的软件工具,本地版为主(比如:Adobe Photoshop、微软 Office 系列);
② 通过 SaaS 的方式,提供一些细分的功能(一般是传统本地巨头软件的子集),主打 Web 在线工具(免安装)、团队协作;提供各种素材库;也鼓励用户众筹,把自己的作品作为模板让更多人使用;
③ 基本服务免费,高级服务按月收取订阅费用,所谓 SaaS 的经典定价策略;
④ 随着用户增长的起来,疯狂融资;尤其是新冠疫情推动的远程工作浪潮背景下;因为原有老赛道收入空间很大,已经被证明了;所以如果新工具可以代替,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点。
Figma 算是成功者,而在线版 PPT SaaS 到目前普遍不够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Robin 想到了一个矩阵 —— 「用户 - 场景」矩阵,可试着用来描述差别:
图 1 - 矩阵纵轴是按人头用户的覆盖范围,横轴是目标使用场景的宽窄。
图 2 - Adobe Photoshop 等传统工具目标用户是很专业的设计师,而且价格又很贵,覆盖人数自然少;而且传统工具在 APP UI 设计、低成本数字海报、团队协作等领域也不够给力。即,Adobe 覆盖了 AA 区域,AB、BA、BB 都未必合适。这对于 Figma 等新玩家来说,新空间是比较大的,俗称 “增量空间大”。
图 3 - 而对于 Microsoft PowerPoint 来说,其留下来的空间可能就小得多。首先,用户覆盖的角度,PPT 这东西可能很难有人不会用(如果是办公人士)。应用场景角度,Office 系列的在线版,体验不能说好,但貌似也能用,尤其是和强大的 2B 现有客户基础结合。而新版的 PPT 类 SaaS,可能只在部分地方有体验优势(此处存在争议,有的人认为好,有的认为不好)。
总的来说,图 3 出来的空白会远远小于图 2。自然创业公司的发挥空间也小不少。
Robin 这个「用户 - 场景」矩阵,感觉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不仅是用于 SaaS。关心新老产品交替环节创新的朋友们,可参考。



我的一个经验是,有一个“创意墙”,一些思路和过程性想法,做适当的即时性沉淀,比较有利于做长时间、断断续续的、并行思考。[呲牙]
SD-WAN 是在普通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一种类加速或类 VPN 服务,可以让用户在跨地域、跨境等场景下实现一种更高的访问速率。
根据 OMDIA 的调研,随着居家办公(WFH,Work-from-home)的持续兴起,SD-WAN 的部署倾向会有增加。
微软 2020Q2(按其财年划分算2020财年四季度)业绩中,亮点在两个方面:
⑴ Teams 协作软件在疫情期间使用量暴增了 943%(2020年5月,同比);
⑵ 由 Office 365 + Azure + 其他云工具三类组成的云计算业务收入达到 142 亿美元(29% 同比增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