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对 5G 网络的频率分配并非全球一致,实际上受制于各国国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从终端厂家的角度,选择自己的设备支持哪些频率,则变得很讲究。例如:你的终端支持一些了很少见的频率,可能市场的需求总量就会很低。
5G 应用的大国在频率使用的影响力度就很大。理论上大国所分配的频率,会吸引到生态系统更多的厂家支持。
根据 GSA 的统计数据,从支持终端款型角度,排名靠前的频率为 n78(3.5GHz), n41(2.5GHz), n1(2.1GHz)。

相较经典蓝牙,BLE (Bluetooth Low Energy,低功耗蓝牙) 旨在保持同等通信范围的同时显著降低功耗和成本,使得功耗方面有比较高要求的可穿戴设备能够长时间保持在电状态。
BLE 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个人局域网技术,尤其是可穿戴设备中。算得上是消费者比较熟悉的技术。
移动通信(蜂窝网络)正在成为物联网各种连接技术越来越重要的技术族群。
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 绘制了一张图,展示了从 2G 到 6G 各种蜂窝技术在未来十年的用户构成。
几个要点:
(1) 5G IoT(不含 RedCap)将在 2028 年超过 4G,成为份额最大的蜂窝物联网技术,2022-2030 年复合增长为 60%;
(2) 智能抄表、工业网关、CPE/路由器、汽车和 PoS 机将位居 2030 年 Top 5 IoT 应用;
(3) 5G RedCap 物联网有望在 2027 年商用。
很多公司都有一个平台梦,尤其是提及生态系统战略时,都希望自家提供一个很牛的平台,然后各种伙伴调用平台提供的深浅能力,共同创造价值。
从技术实现角度,很大比例的底层能力调用是基于 API 的。自然各家 API 的质量性能、整体成本(TCO)等就有考量的必要性了。
Postman 的调研发现:就开发者而言,起码三分之二的 API 开发时间没有用在编程上,而是各种配套工作(查找、学习、管理、测试、工具准备等)。
围绕 API 产品的客户体验(或者叫开发者体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管理优化主题;也应是平台化产品策略落地的重要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