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移动通信都有其生命周期,随着 5G 的批量商用,2G 和 3G 的退网事宜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GSMA 统计了近年 2G 和 3G 的退网情况(累计),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累计有 61 张 2G 网络和 46 张 3G 网络会关闭。
由于涉及到大量历史资产的重用问题,网络退网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或者经济问题。例如:大量的基于 2G GSM 的物联网应用,因为历史久远,对应的通信模组、甚至生产类设备能否升级,以及费用谁出都是问题。
就升级角度,智能机的限制则少得多,因为消费者自己愿意换掉旧终端。

截至 2019 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 2.62 亿辆。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规划人口规模大于50 万人的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宜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 1.1~1.3 倍之间。
国泰君安的一项推算:按照中位数 1.2 的比率计算,我国停车位理论上需要 3.14 亿个停车位。而截至 2019 末,我国的停车位的数量只有 1.07 亿个。
读到上述停车位信息,我联想到 3GPP R17 的 5G 高精度定位标准规范。目前比较流行的室内定位很多是需要业主方自行铺设一些专用设备来辅助,这种 Case by Case 的玩法,不容易搞成大规模,且地域通用的应用。
3GPP R17 在 5G 高精度定位上可能有进步(当然,进步多少还需要实践检验)。如果精度和开销减少能到某个程度,也许运营商有机会提供一种...
世界各地的运营商对 2G 和 3G 网络退网的管理方式不同。即使在欧洲,运营商使用的策略也存在一些差异。
爱立信认为物联网对 GSM 的依赖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使用的大量设备都具有内置 2G 支持,并且比普通蜂窝设备的寿命更长。3G 物联网支持的电子设备与移动设备寿命相当。
对于运营商来说,关闭 3G 可能带来很大的价值,因为大量的频谱可以用于 4G 和 5G 网络,而关闭 2G网络却做不到这一点。
从频谱的角度来看,保留 2G 服务只需投入非常低的成本。
附图来自 Smart Insights,其归纳了 AI 在客户生命周期中 15 种应用类别。
根据其近期的研究,只有 13% 的人正在使用 AI 和机器学习进行营销;接近三分之一 (38%) 的受访者计划在 12 个月内进行部署。
然而,接近一半 (49%) 的企业仍然没有计划实施 AI 来支持其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