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移动通信,固定宽带在很多地区都处于 “未饱和” 状态,尤其是光纤接入的固定宽带。
固定宽带的每户实施成本相对还是比较高的,对于不够发达的地区,受制于经济能力;而对于欧美发达地区呢,则受制于老城改造、市政等诸多限制,渗透率普遍也不是很高(对比韩国和中国这种高渗透率国家)。
附图来自 OMDIA 的研究,其估算了全球各地区 2020 年的平均宽带 ARPU,可以看到:亚太地区是最便宜的,美国的价格则极高。
一个背景信息是,5G FWA(固定无线接入)越来越受重视,通过大带宽 5G 来满足一部分固定宽带的场景。
data.ai 披露了其对 2023 年全球移动应用市场的监测数据,看到一点有趣的发现:
中国和印度人口差不多,而且近年来印度的移动通信发展迅猛,智能手机渗透率和 5G 用户流量也起来了。两个市场的移动应用总时长很接近。
但总下载次数上看,两个市场差了好多倍,为什么呢?
猜测可能的原因:
(1) 新手机的更新频率(通常和消费能力有关,每换一次手机就是 App 批量下载更新的时机);
(2) 本地语言的 APP 生态系统繁荣问题。印度有 14 亿人口,大约有一亿多可以讲英文。大部分还是讲本地不同的语言,实际上是分割的市场,App 丰富程度可能欠佳。
Cisco VNI 给出一组预测数据,针对移动网络的平均速率提升。
北美和西欧持续引领速率,预计到 2022 年,两地速率可到 40~50 Mbps。
亚洲则因为域内不同国家地区悬殊大,泛泛的平均意义不大。我们认为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发达地区均可以达到较高的速率。
非洲中东和亚洲的相对落后地区在 2022 的速率约等于 2017 欧美的速率,整个代差约五年。
移动网速和上层 App 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所以 App 的代差也可有类似先后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