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图展示了 Amazon、Alphabet (Google)、Meta(Facebook)、Apple 和 Microsoft 五大科技公司从 2011~2021 的研发投入变化。
Amazon 的研发投入变化是最大的。Microsoft 和 Alphabet 基本稳定在 10~15%。
Apple 的研发投入一直是最低的。
印象中 iPhone 历代产品更新,iPhone 4 是进展相当大的的一代。其在 2010~2011 上市,而当时 Apple 的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重为 2%。
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政府角度,都喜欢使用 “科技公司” 这个名词,然后其中一个常见指标就是研发收入占比。
那么问题来了,2011 年的 Amazon(6% 研发收入占比)和 2011 年的 Apple(2% 研发收入占比)是不是科技公司?

曾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大家对 “科技公司” 的定义是,善于利用新技术来四两拨千斤,撬动产业资源,然后获得超额收益等。其中一个关键特征是,这些科技公司的主要投入就是技术研发团队,所谓 “轻资产运营” 模式。
但这个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根据 The Economist 对北美五大科技公司(Alphabet、Amazon、Apple、Meta 和 Microsoft)的财务数字分析看,巨头们现在是两手抓:一手抓研发,一手抓 CAPEX 投资。
甚至 CAPEX 的增幅一度还超过了对研发的投入。
开源世界的大神程序员 Eric Raymond 认为:
① 好的软件作品,往往源自开发者的个人需要;
② 优秀的程序员知道写什么,卓越的程序员知道改写(和重用)什么;
即便是 Linus Torvalds 当年写 Linux 时也是找了别的内核起步,后面才逐渐换掉。
随着软件深入到各个领地,数字化时代的几乎所有产品开发都会首先考虑有无可重用的开源框架,然后围绕具体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
让项目先跑起来最重要,获得一种成长的势能,然后在分步骤进行底层的替换或者优化。
如何用最短的路径让新产品先浮现出大概的样子(比如:MVP 之类),方便样本客户先看到,公司领导、相关同事都看得到,这很重要。
Synergy Research 数据显示,全球数据中心主机托管市场中,Top 3 ( Equinix、Digital Realty、NTT) 占据了30% 的市场份额。中国运营商也贡献了 13% 的份额。
从国家地区分布看,美国(34%)、中国(14%)和日本(7%)位居前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