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在用户上网方面有两个著名的创新项目,一个是 Google Fiber,提供超高固定宽带接入,该项目在前两年关闭了。
另外一个影响力较大的项目是 Project Loon,通过在热气球安置通信设备实现更广区域的地面覆盖。Project Loon 的技术问题比较复杂,除了气球与气球之间通过自主网形成一个 Mesh 结构、热气球本身的远程控制、气流变换等皆面临诸多物理问题。
2013 年以来,Project Loon 一共上升了 1,750 个热气球,在肯尼亚等地有一些试验性业务开展;Google 与西班牙电信在秘鲁的农村和亚马逊丛林也有 LTE 的合作。
几乎所有空中互联网创新项目都会强调其解决的问题是:(1) 全球还有 38 亿人所处环境比较偏远,还没办法上网;(2) IoT 应用有更多需求。
而此类项目都声称要提供一种广覆盖、低成本的通信连接服务。
而华尔街日报的评论是 Project Loon 不能实现其声称的 “低成本服务”,进而 Google 公司宣布 2021年1月22日起关闭这项始于 2011 年的创新。
下一个有待观察的是 Elon Musk 的 SpaceX 低轨道卫星上网业务。
截止到目前,在 “用户上网通信” 领域的创业公司鲜有成功者,可能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的 3G/4G/5G 移动通信的价格已经超级便宜了。在一个每年持续单价下行、规模门槛又极高的行业,创业公司崛起的可能性极小。
Musk 的 SpaceX 的卫星上网财务上是否行得通还有待验证。当然,也有评论分析指出,特斯拉汽车能否持续赢得市场,很大程度依赖 SpaceX 的故事。(虽然两者其实是独立的公司,但消费者和媒体不管那么多。大家喜欢这个故事就够了)





Altimeter 汇总了一张表(图一)展示了 Microsoft、Google、Amazon\AWS、和 Nvidia 在过去十年风险投资案例的变化。
图二是 2023 年披露的大宗投资,基本都是大模型 LLM 和 AI 相关。
但和传统风险投资的差别在于,大模型企业将接受到的资金的很大部分会用来购买云服务商的算力,这些云服务商正好是 Microsoft、Google、AWS;或者购买 Nvidia 的 GPU。
根据工业信息安全发展中心在 2021 年针对 1,445 家企业调研,中国制造业企业中 45% 的企业不具备在生产现场边缘端上云的处理能力。
有 35% 的企业工业通信网络覆盖率低于 20%,工业网络覆盖率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现场的边缘处理能力。
附图是华泰证券基于信通院数据而绘制,中国 IDC 服务的市场份额。
三大运营商占据了很大比例的份额(合计 63%)处于第一梯队,万国数据、世纪互联等位居第二梯队。
几大头部互联网都有庞大的数据中心,但目前基本以云服务方式对外销售,此处不包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