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向 ARM 发出收购要约,经济学人的一张图对比了两家公司营收和利润情况。
想到了一问题:ARM 公司的价值以及对产业链的重大意义众所周知。但就其作为一门生意而言,营业收入多年未见大增长,2016 年至今很多季度也都是在亏损。
进一步的话题就是 “芯片经济的火爆” 。半导体行业相对不太景气已持续多年,看看微电子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就可知晓。
市场经济 vs. 地缘政治和贸易冲突…

通过建筑面积来衡量数据中心的大小越来越不合时宜,因为越来越多高性能服务器,尤其是用于 AI 计算的机柜是极高计算密度的。通过用电的功耗来度量数据中心的能力是更加科学的指标。
2024 年全球 Top 40 数据中心市场中,美国 Virginia(弗吉尼亚州)的数据中心达到了 4,694 Megawatts,是全球最高的数据中心。北京以 1,864 Megawatts 排名第二。
需要留意的是变化增速,2023 年 Virginia 的数据中心总功耗为 2,552 Megawatts,而北京为 1,799 Megawatts。
注:数据中心在中国大城市的发展会受到节能减排的限制。
ARPU(人均月收入)是通信业最基础的经营指标。ARPU 持续下滑一般是 “常态”,除了竞争原因,从本质上看每一代技术一方面走向成熟,成本会低,另一方面具有普惠性质的通信技术,会让更多人有机会负担得起。
而每一代新技术的上市(比如从 4G 到 5G)则会带来一轮 ARPU 局部扭转的机会,也算一种技术红利体现。头部和部分中部消费者通常愿意用更高的价格去购买更优的体验(实际新技术每 Mbit 流量价格会更低,但每个月会使用更多的流量,带来整体消费增加的可能)。
从经营角度,运营商也会通过打包更多增值业务(比如:权益、视频内容等)让 ARPU 有上升的机会。
从披露的数据看,中国移动在 2021 年同时取得移动业务和家庭业务的 ARPU 双升,而且增幅不小。考虑到极大规模的用户基数,这也展示了消费类(移动 + 家庭)市场的巨大潜力。
“类比” 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本能。
每当遇到新情境时,人类会寻求迅速剥离无关紧要的部分,透过事件表象看本质。这是一种人类无法抑制的心理条件反射。
以 < 图 1 > 代表性产品从上市到发展一亿用户需要多少时间为例,受众会条件反射般认为,ChatGPT 的潜力会比 WeChat、Tiktok、Facebook 大得多。
但实际上,ChatGPT 用户停滞增长许久了(OpenAI 最近又进一步免去用户注册要求,看能否再激活一下增长)。
< 图 2 > 代表性企业在前三年的收入,受众很容易得出结论:OpenAI 的收入变现要比 Google、Amazon、Facebook 好很多。
但实际上,整个生成式 AI 在今年会面临严峻的 “进一步的收入从哪里来的” 问题。而 Google、Amazon、Faceb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