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 5G 社群的成员应该都经历过 Web 2.0 时代,而一部分资深的成员经历了完整的 Web 1.0 时代。
现在也许要进入 3.0 即 Web3 时代。
当然,概念整体还处于早期的状态,还充满不确定性。就概念本身,Benedict Evans 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类比:
(1) 角度 I:Web3 是下一代的互联网。
Web 1.0 时代是用户浏览网页,内容发布商赚钱;Web 2.0 时代是用户创造内容(博客,自己传视频等),互联网公司赚钱;Web3 时代可能是用户创造内容,用户来控制网络和赚钱。
区块链和去中心化体系设计是 Web3 的落地体现(这也只是目前的预期)。
(2) 角度2:Web3 = Open Source 2
Benedict Evans 把开源划分了一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开源是没有直接收入的,更多来自社区协作的理想和热情;后来开源软件大量用于 Web & SaaS,基础代码是开源的,但控制和运行确实集中化的。
Web3 阶段的开源,运行执行也是开放和分布式的。


附件来自华泰证券,其对比了 Web3 当前状态和全球互联网发展历程,主要是从用户数角度。
通过历史类比是一种典型的分析手法,方便后人去找位置。尤其是适合心虚 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失)的投资人,担心错过下一个巨大机会。当然,此类方法如果要举反例也是很容易的。
看到这张图,我们也想到了一点差别:
Web 1.0 那个时候有相当长时间没有商业模式(或者有少许广告,但量很小),更多还是靠爱好者和兴趣驱动,即觉得这个东西有意思,因为可以获得更多信息。
Web3 从比特币等各种加密货币,即便各种应用也都和加密货币有关联。所以一开始,就是 “有钱” 的。参加这个游戏的用户,可能主要是为了获得 “钱”。
信息和钱的差别再于,信息是可以无限复制 N 份,而钱却不好复制 ……
加密货币产业链正在吸收到更多来自 VC 的资金。根据 WSJ 的报道,2021Q3 一个季度就获得了 70 亿美金的投资,超过了 2020 全年的 53 亿美金。
智能手表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个人健康管理工具,附图数据来自德勤在美国的调研。美国消费者使用智能手表监测心脏健康、睡眠质量和慢性疾病。
围绕手表和手环的数据监测有很多文章和研究了,但现在也存在一个问题:消费者如果长期佩带手环来做睡眠检测,不少人反映时间久了反倒有心理压力,甚至出现轻微的 “神经衰弱” 之类。
人的睡眠行为如果完全每天数字化可能是有问题的。当看到数字 —— “原来,昨晚没有睡好”,不知你会是何感觉?
#没事找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