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数据中心
451 Research
在讨论边缘数据中心时,451 Research 提供了一张矩阵,三个维度:(1) 可靠性;(2) 时延;(3) 数据量。
虽是大致估算(打分法),但仍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每个场景不会孤立地依赖单一指标,网络基础设施亦是如此。
数据量是最容易被企业接受的传统定价维度,但 5G/IoT 之后,单纯依赖数据量会有重大缺陷:即会有好多场景,高可靠和时延上高要求,而流量也许并不大。
这张图有一个维度没有提及,就是这个领域的客户(需求)集中度,如果集中度很散,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成本会指数级上升。
所以,不是说气泡大,此类客户的数据量就大,就应该基于流量计费 —— 这个理解是不准确的。
移动流量
Strategy Analytics
Strategy Analytics 咨询公司绘制了一张图,展示了中国三大运营商针对 4G 智能机用户的流量套餐价格的变化。
2014 年,每 MB 价格 0.12~0.14 元。2020 年每 MB 价格下降到 0.005 以下。六年时间下降了十倍不止。
流量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础流量性能和单位成本的极速下降,为创新应用的涌现创造条件。
企业应用
MIT
MIT 的一项关于 AI 应用的调研,关于任务分配时,哪些受访者倾向于让 AI 做,哪些请i吸纳高于给初级员工(同事)做 ?
写邮件、归纳摘要、基础分析等,70% 受访者倾向于找 AI 工具,而复杂的 “项目” 类(持续几个兴起的工作、客户管理等)90% 受访者都会倾向于找同事。
AI 对人类工作(尤其是白领类)的替代已经在逐步成为现实。而 AI 时代,个体如何寻求职业发展是热门话题。
有能力胜任有一定复杂度的工作,是区别 AI 的(暂时)有效手段。即便是初级员工,也应考虑这个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