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DIA 的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固定宽带中下行速率 100~499 Mbps 占到了最大的份额(39%),其次是 500-999 Mbps(22%)和 30-99Mbps(16%)。
1Gbps 及以上速率的比例为 8%,还处于较小的份额。未来几年,行业最大的变化趋势就是超千兆宽带的发展。
中国大陆正在加速推进千兆宽带的用户普及,围绕千兆宽带到底有没有需求等话题成为讨论热点。
我们可以用先行发达市场作为对比。以香港特区为例,700 多万人口,固定宽带总订阅量维持在 260 万户左右。
香港较早就开通了千兆宽带业务,截止到 2022 年 3 月,260 万户固定宽带中,有 149 万户为千兆及以上接入速率,占比为 57.3%。
截止到 2022 年 3 月,中国移动在大陆有 2.49 亿户家庭宽带用户。假设按照 57.3% 比例升级到千兆宽带,这就是 1.42 亿户。
从百兆级到千兆级,显然不是简单数字更迭,而更应是新业务、新价值的发掘过程。与千兆宽带迁转配套的 “商业化或货币化” 应作为重点主题。
5G 的发展不是单纯技术驱动,更像是用例(Use Case)驱动,即:需要去寻找 5G 有啥应用场景,然后用技术手段去满足这个需求场景。
各种 Use Case 层出不穷,哪些商业化早一些?哪些玩一些?
OMDIA 给出其最新观点:
(1) 将 5G 商业化进程划分为三段,2022年及之前为早期;2023-2025 为中期,2025年以后算后期。
(2) 早期的几个场景,场馆是 5G eMBB 的重要场景;而其他几个(资产管理、智慧大厦、工业传感器)都是 mMTC,我认为是 LTE 版本,而不是 5G 版本;因为 5G mMTC 连相关标准的进度还待定。
(3) 2023 年起,大量 5G 大带宽的场景会路线进入商用时间。
(4) 针对实时自动化程度要求高的场景,例如:产业协作机器人。OMDIA 认为要到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