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4.0 或者工业互联网的实施当然会带来更好的愿景。
但,为什么很多企业高管在学习新知识时很积极,而在落地时则 “极其小心缓慢” 呢?
除了数字化转型思维转变、技术成熟等之外,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次升级要更换多少生产设备?花费的钱与所能带来的潜在收益比,好处是否清晰可见?
麦肯锡基于德国一些机构的研究,估算了历次工业革命需要更新的设备比例。
对我们的启示是:工业 4.0 或工业互联网项目得找准切入点为好,尤其要看是否算得过来账。
研究机构 IoT Analytics 定义的 Industrial Software(工业软件),包括:CAD、PLM、EDA、EAM、MOM、SCM、工业互联网平台 IIoT、安全和云基础设施、远程接入、数据中心等。
微软(Azure)、SAP、西门子、Amazon(AWS)和 Oracle 分居前五名。
此处工业软件不包含 OT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类。
根据 CNNIC 的调研数据,以 2023 年上半年为例,网民中有 37.6% 遭遇过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其中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诈骗位居前列。
数字化越深入,也许网络安全问题就越突出。
围绕网络和数据安全服务的产品创新极具潜力。海外领先运营商也在积极布局这个领域。
华尔街日报绘制了一张图,展示了谷歌在美国广告行业的市场份额。
如果仅看数字线上广告部分,谷歌在前几年最高达到了 37~38% 左右的份额,这两年持续下滑,因为 Facebook、还有其他社交媒体巨头的发力。
但如果看媒体行业整体的广告份额,则谷歌是在持续上扬,背后原因是大量传统媒体在让出份额给数字化媒体。
可以看到一个规律,传统赛道数字化之后相对容易出现赢家通吃局面。所以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过程也许就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过程,而且这条大鱼是超级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