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计算有诸多应用场景,但边缘计算的商业变现和模式跑通目前还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
来自 OMDIA 面向运营商的一组调研,基于边缘计算的各类应用中,那些类别变现的可能性最大?
排名前三的选项是:
(1) IIoT, automated factory 工业互联网和自动化工厂
(2) Private LTE 私网 LTE(此处应可等同于 5G 专网)
(3) Video content delivery 视频分发(场馆、360度摄像头等)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边缘计算基础设施的应用场景有若干种,可以是通信网自身的应用,也可以是服务第三方应用。
STL Partners 近期调研了 150 名运营商从业人员,围绕所在企业与互联网公有云企业合作,在边缘计算的具体类别。
(1) 39% 的对象选择第三方应用部署于网络边缘;
(2) 16% 的对象选择第三方应用部署于客户侧;
(3) 16% 的对象选择了用于客户侧的 4G/5G 专网。
全球有大量废旧矿山,通常有一些体积巨大,挖得很深的坑。除了极少数用来做特色旅游之外,绝大部分可能没有太多二次开发用处。
WSJ 一篇报道介绍了一种思路,将废旧矿山改造为抽水蓄能水电站。
当电力充足时,例如在太阳能或风力发电量大的时候,水会从海拔较低的废弃矿井抽水,储存到海拔较高的位置。当电力需求高或供应不足时,水被释放出来,重力将其通过涡轮机向下输送,以产生水力发电。
储能本身就是一种绿色产业,利用废旧矿山在叠加一层。
5G 的发展不是单纯技术驱动,更像是用例(Use Case)驱动,即:需要去寻找 5G 有啥应用场景,然后用技术手段去满足这个需求场景。
各种 Use Case 层出不穷,哪些商业化早一些?哪些玩一些?
OMDIA 给出其最新观点:
(1) 将 5G 商业化进程划分为三段,2022年及之前为早期;2023-2025 为中期,2025年以后算后期。
(2) 早期的几个场景,场馆是 5G eMBB 的重要场景;而其他几个(资产管理、智慧大厦、工业传感器)都是 mMTC,我认为是 LTE 版本,而不是 5G 版本;因为 5G mMTC 连相关标准的进度还待定。
(3) 2023 年起,大量 5G 大带宽的场景会路线进入商用时间。
(4) 针对实时自动化程度要求高的场景,例如:产业协作机器人。OMDIA 认为要到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