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块 #PC2H8L
美国市场前四年增长对比:生成式 AI vs. 平板电脑 vs. 智能手机
Robin  |  2024-05-12

附图对比了智能手机(2007-2010)、平板电脑(2010-2013)和生成式 AI(2022-2025)在美国前四年的用户增长情况。

直观感觉就是生成式 AI 势头很猛,比智能手机还厉害。

但可能这是错觉,为什么呢?

因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商业模式是清晰的,每一部手机都是用户花钱购买的。而生成式 AI 的 App 付费率和存续率情况要落后得多。

数据来源 eMarketer
分享链接 http://robin5G.com/PC2H8L
延伸阅读
5G OMDIA

5G 的发展不是单纯技术驱动,更像是用例(Use Case)驱动,即:需要去寻找 5G 有啥应用场景,然后用技术手段去满足这个需求场景。

各种 Use Case 层出不穷,哪些商业化早一些?哪些玩一些?

OMDIA 给出其最新观点:

(1) 将 5G 商业化进程划分为三段,2022年及之前为早期;2023-2025 为中期,2025年以后算后期。

(2) 早期的几个场景,场馆是 5G eMBB 的重要场景;而其他几个(资产管理、智慧大厦、工业传感器)都是 mMTC,我认为是 LTE 版本,而不是 5G 版本;因为 5G mMTC 连相关标准的进度还待定。

(3) 2023 年起,大量 5G 大带宽的场景会路线进入商用时间。

(4) 针对实时自动化程度要求高的场景,例如:产业协作机器人。OMDIA 认为要到 2025...

大模型 InfoQ

技术社区 InfoQ 在2023年12月的调研中,被开发者使用最多的大模型前三位分别是:OpenAI GPT 系列、百度文心和阿里通义。

从大模型提供商角度,一般而言,要么类似 OpenAI 自己退出一个应用(例如:ChatGPT)让最终用户直接使用,那么就是通过 API 能力开放的方式由开发者(所代表的企业)调用。

吸引到足够多,且有品质的开发者对于大模型服务商的商业化变现息息相关。

5G OMDIA

作为一种综合型的网络承载技术,5G 在多个领域都有发挥的空间。根据 OMDIA 咨询公司的研究,到 2027 年全球现网的智能手机中有 53.1% 支持 5G,便携式设备有 39.8% 支持 5G,IoT 则只有 7.5%。

IoT 渗透率低有其客观原因,因为低功耗类、窄带的 NB-IoT,eMTC 等会是大头。一般来说,5G 更适合流量带宽比较大的 IoT 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