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块 #N3SFEG
#天使投资# 时常我们可以看到两类硅谷创业公司(从股权结构角度)
Robin  |  2019-10-22

一类是比较标准的玩法,天使轮来自某个人,A 轮来自某家VC,B 轮来自某两家VC。

另一类则是种子轮就开始有若干个人,或者一些“不那么知名”的机构。

针对后一种情况,Top VC 是有些不认可的。一直好奇第二种的运作玩法,感觉股东太碎片化了,也问过一些朋友(主要是从圈子人脉角度回答)。

今天看到一家正经 YC 走出来的案例,其介绍了“可转换债券 + 封顶估值”的概念。

创业公司可以在和不同投资人谈出不同的封顶估值。这种玩法,离散的种子轮资金就可以“拼团”了。

数据来源 《混乱的猴子》中信出版社
分享链接 http://robin5G.com/N3SFEG
延伸阅读
创业 Carta

Carta 数据显示,以 2021Q1 为基点,不同轮次的估值和实际募资增长情况呈现了差别。

种子轮企业的中位数表现取得了连续增长;A 轮企业则比较勉强。

B 轮及以后轮次的企业的估值和实际募资则变得极为糟糕,可是说是连续创新低。这是硅谷的创业投资状态,中国大陆则更加被动。

生成式 AI The Information

The Information 汇总了生成式 AI 在 2022Q1-2024Q1 九个季度的风险投资情况。如果把 OpenAI、Anthropic 的几倍巨额投资分开,更多投资倾斜到了 AI 应用层。

过去二十年,硅谷的任何新技术主题的兴起过程,都是风险投资公司输入资金为主,来自大型企业的投资通常在早期占比很低。

而生成式 AI(Gen AI)是首次出现,一开始就是大型企业注巨资的情况。

当然,应留意另外一层意思:这些注资方(Microsoft、Google、Amazon,还有 Nvidia)本身就是基础设施提供方。

所投资企业拿到资金后,又会用很大比例资金去购买这些注资方公司的算力产品。

算不算一种体内循环?

投资 Financial Times

金融时报绘制了一张图表,展示了老虎环球(Tiger Global)近两三年投资的项目分布。

仅从交易数量看,亚太地区的案子数远超北美。投资标的中,科技公司占比最大,亚太地区的电信公司也有不小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