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打车非常有特点的一个业务是 “用车高峰期动态调价”,尤其是下雪天等极端天气,更高的价格可以吸引到更多司机出来增加运力等。
但此类业务也面临一定的指责,比如价格提升是否合理,会不会借此机会抬高价格等。毕竟供需匹配背后的算法,在消费者眼中,这是一个黑盒子。
读到俞军在滴滴期间也面临的一个类似问题。中国市场在面临此类动态调价做资源配置时是面临很大的挑战的,比国际市场的挑战会大得多。
对电信运营商来说也面临类似的场景,比如:为高优先级客户提供付费网络提速等。
我们认为此类业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到用户环境的接受度之外,叙事逻辑也变得很重要。所谓 “屡战屡败” 和 “屡败屡战” 会有很大的结果差别。“朝三暮四” 和 “朝四暮三” 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差异化定价和服务方面,航空公司的实践是相对领先的,无论是公务舱和经济舱的差别化,还是同为经济舱,不同时刻的价格波动。

产品市场匹配(PMF)是科技行业新产品上市的一个关键阶段,通常意味着市场已经认可该产品,并且保持保持很高的规模化发展。即便不投入营销资源,产品销售也可以自然增长。
Benedict Evans 提及了一个观点,即便是 iPhone 前 12 个月只售出了 540 万部,直到 2010 年以后,才开始大规模销售提速。
而 Apple 的另一项传奇产品 iPod 则经历很漫长的时期才达到 PMF。
Internet 的戏剧化成长,很大程度归功于没有一个特定的人或机构拥有 TCP/IP 协议标准。
TCP/IP 协议的发展史可以作为去中心化思想的案例,一个生态各方共同来做事情,同时通过标准严格制定来集中化的执行。
注:IETF 标准化组织虽然在主导 TCP/IP 标准的发展,但 IETF 本身是由来自很多厂家、教育、监管等多方专家的组合。
Analysys Mason 的一组数据预测了亚太地区(发达市场)移动业务的市场空间。
整体来说 2020 年会是一个低点,后续有微增,整体市场空间维持在 1,000 亿美元左右。
ARPU 的持续细下滑是业界多年的惯例,5G 的升级换代一定程度放缓了下行走势。IoT 是唯一上行的细分赛道,连接数上会有很大的增长,但由于 IoT 的极低 ARPU,带来的收入增量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