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日常用的 4G LTE 手机所用到无线通信频率是各个国家政府通过授予或者拍卖的方式许可给某家电信运营商,俗称 “授权频率”,这个频率是法律上保证唯一使用权力,不存在随便干扰问题。
由于无线频谱需求的日益紧张,各国原有的一些未统一分配的频率,所谓非授权无线频率,也变成极有价值的资源。
消费者非常熟悉的 Wi-Fi 所运行的 2.4GHz 和 5GHz 就算非授权频率,每户人家可以同时用,大家 “争抢无线资源”,存在一定的干扰问题;但因为 Wi-Fi 的设计场景为无线局域网,功率覆盖面积较小,如果仅仅是消费者上网也足够了。
随着企业数字化程度深入,生产环境无线化变成一种未来五到十年的主流趋势。很多场景已开始试用 LTE 运行在非授权频率上,提供一种品质高于 Wi-Fi 的无线通信服务。
这块的技术品类相对琐碎:LTE-U、LAA、CBRS、MulteFire 等各种版本都在发展。附图是 GSA 在 2019 年底的一次适配终端的品类梳理。
这些问题在 5G 企业专网话题时,也会面临类似的讨论,我的感觉是:
(1) 生态系统丰富程度很弱,远逊于运营商授权频率 4G/5G 和 Wi-Fi,同等品质的终端,可能成本会贵不少(缺少规模效应);
(2) 企业无线环境需求的极其多元,可能会出现碎片化走势,这些技术会共存,不存在某个派系一统江湖。


消费者都已经用到了 4G,部分消费者还迁移到了 5G。
实际上 4G LTE 也在保持相应的能力演进,以保护投资,延长早期投入的价值变现周期。
根据 Ericsson 和 GSA 的研究,4G LTE-Advanced 不同的版本的网络速率对比,以及全球已开通网络的个数。
4G LTE Cat 4 - 150Mbps
4G LTE Cat 6 - 300Mbps
4G LTE Cat 9 - 450Mbps
4G LTE Cat 11 - 600Mbps
4G LTE Cat 15 - 800Mbps
4G LTE Cat 16 - 1Gbps
4G LTE Cat 18 > 1.05Gbps
4G LTE Cat 19 > 1.2Gbps
一般来说,对比通用算力环境,使用专用网络硬件在执行特定功能时能耗效率会更高。
但这也面临一个问题,企业自有的专用网络设备并不是 “任何时候都是满负荷” 的。此类设别如果是满负荷运转,自然单位处理效率是最高。
Analysys Mason 咨询公司的研究显示,针对 “网络防火墙、WAF、DDoS 防攻击、负载均衡、WAN 优化、SD-WAN” 等网络软硬件设备,如果迁移到云端,有望将碳排放量减少 78-96%。
来自 Facebook 的研究,自疫情爆发以来,流媒体服务就在迅速增长。
(1) 51% 的美国消费者在更频繁的使用流媒体服务;
(2) 23% 的人更频繁的使用音乐流媒体;
(3) 17% 的人要么常识新的视频流媒体,要么重新订阅曾经取消的服务。
有意思的是,38% 的人会重复观看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