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原油价格波动突破历史记录,零油价甚至负油价。除了新冠疫情导致的需求疲软之外,一个现实原因是没有足够的场所存储生产出来的原油。
图 1 是 Bloomberg 的一张全球原油的库存情况,左下角数据来源的 “Orbital Insight” 勾起了我的回忆。
几年前这家公司还处于创业早期,Big Data 作为热词正在兴起,我当时做一些案例研究时了解到这个 case。
其当时的想法是:
(1) 经济统计数据通常是不准的(偏差误差,或故意造假)及存在统计时间滞后问题;
(2) 通过对卫星遥感照片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一些分析洞察;
(3) 一些机构(比如:对冲基金)愿意为这些洞察买单。
其当时举的几个例子中,原油存储就是一个典型 Use Case。以 图 2 和图 3 为例,浮顶式储油罐的灌顶在满载和空置状态高低是不同的,进而光影的深度也是不同。通过卫星照片,把全球主要原油存储的油罐的空置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作为一个维度用来估算各国原油的储备情况。
而原油到底储备多少,对大部分国家来说都是机密,所以这个数据会很值钱。目前 Orbital Insight 先后融资四轮,募集了 1.25 亿美金,红杉资本和 Google Ventures 是领投方。
我从这个 case 得到的启示是:
(1) 针对一个很清晰的痛点;
(2) 用一个可行的办法(这个分析过程是其技术壁垒);
(3) 谁大概会买单也是比较清晰的。
对比而言,当时号称自己应用领域广阔,啥都可以干,但如何干几句话讲不清楚的…… 这类 Big Data 创业公司早就消失了。
对比曾经的 Big Data,5G 是正在兴起的 “热词”,无论是大型企业(比如:电信运营商)还是创业公司,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规划和实践自己的创新产品开发呢?



The Economist 旗下研究部门 Economist Impact 的一份报告显示,针对 AI 、IoT 和大数据三项技术的应用,不同垂直行业存在不同。
ICT 行业三项技术应用率都比较高,毕竟自身是数字技术强相关的位置。
IoT 的渗透率各行业普遍较高,且行业间差距小;而 AI 在不同行业的渗透率差别则较大。
NSR 的研究显示,以纽约到伦敦的数据传输为例。如果用光纤传输,最低延迟是 55ms ,而通过 LEO(低轨道卫星)的 Inter-Satellite Links (卫星之间直连),可实现 43ms 的低延迟。
LEO 连接经历的节点可能比传统固网要少,而且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比电磁波在真空中慢 40% 左右。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对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细分,主要基于运距和载重量。包括,六大轻卡场景和十大中重卡场景。
路线相对固定、受地方排放监管影响较深的场景预计维持快速增长,具体包括以商超配送、快递快运为代表的轻卡场景,与以资源运输、城市环卫为代表的重卡场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