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块 #GZJM53
中国公司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目的(高管调研)
Robin  |  2021-12-14

铂慧 Prophet 针对美国、欧洲和中国 587 位高管的调研,围绕数字化转型的状态。

下图列出了中国和国际市场的差别,在目标设定方便。

中国企业的态度更具 “攻击性”,关注 “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竞争”。

在 “替换陈旧技术” 方面中国只有 18%,而国际市场为 41%,反映了中国在内部技术方面的后发优势。

围绕团队和员工数字化方面,中国企业的关注点(32%)大幅落后国际市场(48%)。

如何解读这个现象呢? 我感觉可能是因为中国有免费的微信群,还有免费的阿里钉钉等。

数据来源 铂慧
分享链接 http://robin5G.com/GZJM53
延伸阅读
数字化转型 订阅经济 | 机械工业出版社

经典的商业逻辑,产品供给一定要考虑对客户进行细分,然后又针对性的提供客户需要的产品。

数字化转型升级后,尤其是在良好的订阅模式运转下,每个订阅用户都有自己的专属页面和推荐,甚至专属的客户体验。

从这个角度看,“细分用户群” 这个词就不存在了。每个人都是一种细分。

共享经济 《经济奇点》中信出版社

如果是经济学和社会效率视角,大部分报道或研究报告都是对共享经济大加赞赏的。但,只要换一个视角,从普通求职者角度,则是另一回事儿。

作者做了大量的调研,在这些平台上揽活,基本都超级价格战。

作者认为此类平台:⑴ 本质是劳动力拍卖平台,一种跨地域资源套利行为;

⑵ 在技术平台的作用下,每块任务都切割得很碎;

⑶ 极度不确定性,不知道系统啥时候给你派活,以及派什么活;为了对接活,持续降低自己的服务价格是王道;

Web3 华泰证券

附件来自华泰证券,其对比了 Web3 当前状态和全球互联网发展历程,主要是从用户数角度。

通过历史类比是一种典型的分析手法,方便后人去找位置。尤其是适合心虚 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失)的投资人,担心错过下一个巨大机会。当然,此类方法如果要举反例也是很容易的。

看到这张图,我们也想到了一点差别:

Web 1.0 那个时候有相当长时间没有商业模式(或者有少许广告,但量很小),更多还是靠爱好者和兴趣驱动,即觉得这个东西有意思,因为可以获得更多信息。

Web3 从比特币等各种加密货币,即便各种应用也都和加密货币有关联。所以一开始,就是 “有钱” 的。参加这个游戏的用户,可能主要是为了获得 “钱”。

信息和钱的差别再于,信息是可以无限复制 N 份,而钱却不好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