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ChatGPT 的搜索功能 SearchGPT 正在被更多用户接受。从第三方网站角度,也可以获得来自 ChatGPT 的用户访问流量。类似网站从 Google 获得搜索流量类似。
根据 Semrush 的监测数据,从 ChatGPT 接收流量的唯一域名数量在 2024 年 7 月到 12 月期间,增长到了 300%。此类搜索流量如果足够大,将会产生新的数字广告和营销机会。
Semrush 还发现了一些用户行为特征,如果用户是通过 ChatGPT 会话来提问,平均提交 23 个提示词;而如果是用 Search GPT 则平均提交 4.2 个单词。
问一个问题,和搜索网页链接,行为大不同。
Mozilla 工程师 Dennis Schubert 通过其参与维护的 diaspora 开源项目的网站访问日志,在过去 60 天的 Web 访问请求中,有 70% 来自大模型公司的爬虫访问。
大模型公司的这种玩法,会在事实上对内容源头的网站产生类似 DDoS 攻击的效果,即大量网站开销来在 bot 机器人。
与之形成对比的,传统搜索引擎 Google 和 Bing 的爬虫只占了网站访问负载的 0.3% 不到。
传统搜索引擎和大模型理论上都可以给内容源网站引流,但大模型爬虫比例如此之大,越来越多网站会思考 “性价比问题”。
所有网站访问中,来自人类的访问小于 30%。这也会引发一个新的思考,现行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很大比例是基于用户注意力售卖的广告模式,本质是眼球经济。
如果大部分访问都不是人类访问,那广告还能否卖出去呢?
摩尔定律已诞生了几十年。这几十年里,算力价格(CPU $/MFLOP)、存储价格($/MBPS)和带宽价格($/MB)都是保持快速下行的趋势。
虽然单价快速下行,但总需求量在更大的增加,所以算力、存储和网络带宽的产业做的更大了。
风险投资机构 SK Ventures 提出一个问题,对照算力、存储和带宽的 “价格雪崩”,软件的成本会不会也大幅下降呢?
SK Ventures 用的是软件工程师的年薪作为代表,可能是其认为相对半导体、计算机硬件和通信行业,软件行业更加 “人力密集型”。
这个问题提出的背景是,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和 AGI,尤其是 ChatGPT 的兴起。GitHub Copilot 编程辅助工具也突破了 100 万用户。大家开始思考,“人力密集型” 为特征的软件行业会不会被 AI 大幅代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