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榜的一项研究,展示了 2022 年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五大平台的作品或赞量的时间分布。
无论哪个平台,70% 以上的用户点赞在作品发布的七天内产生。
我们可以推测,这些海量的作品 30 天以后就 “接近无人问津” 了,或者处于很小的一个被显露的状态。
传统 Web 网站的内容 + 搜索引擎模式,历史页面访问量的长尾效应还是很明显的。即便是古老的网页也可以有不少曝光,在搜索引擎,还是独立站本身自然流量的协助下。
一个启示是:信息流类产品(无论是视频,还是图文)有巨量的历史内容沉淀。如何发挥这些内容的二次价值,可能孕育机会。

ARPU 是电信行业的标准术语,代表平均每用户每月收入。这个概念已经被互联网行业广泛采用,用来衡量每个用户每个月的价值。
以电信业近十多年的趋势,ARPU 持续下滑被认为是默认惯例。新技术的进步一方面降低了单位成本,同时通信业务也有普惠大众的性质。
视频内容行业则趋势大不同。根据东兴证券的研究,爱奇艺在 2020 年会员即达到 1.08 亿,ARPU 12.72 元/月。预计到 2023 年 ARPU 可以提升到 18.75 元/月。
ARPU 是否有提升空间,很大程度看商家提供的产品服务是否足够差异化。
对比而言,狭义通信网络服务的差异化程度是较弱的。而视频网站在差异化方面的一个重要动作就是各种 “自制剧”、“定制剧”。
数字化大融合时代,如何通过提供 “增值包”,让通信业务差异化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来自 Mckinsey 的研究,中国消费者每月在社交应用上的时间占据整体的 44%。
社交活动对 “购买” 的影响力的持续增强,无论是了解、兴趣、还是最后的购买。
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交电商的兴起,比如:抖音电商。
华尔街日报基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绘制了一张图,显示了零售领域不同商品的销售额增长情况。
相对靠左侧的数据是 2020 年前六个月对比去年的增幅,后者为仅第六月对比去年的增幅。
可以看到前者基本为负数,后者大部分已转正,甚至达到近 20% 的增幅,有些报复性消费的感觉。 排名前几名的是:化妆品、饮料、通信终端、日用品和烟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