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CoStar 咨询公司的研究,截止到 2020 年 12 月 1 日,美国零售商宣布关闭了 11,157 家门店,达到近五年来之最。
另一方面,根据 Bloomberg 的报道,Dick 体育用品、Bed Bath 等连锁零售业务的实体店正在取得强劲的同点销售增长。
以 Dick 为例,2020Q2 和 Q3 分别有 75% 和 70% 的网上订单由实体销售网点来完成(而不是远端仓库)。
Bed Bath 最新的 36% 的网上订单由实体店完成,包括超过 1.2 亿美元的路边取货和到店自提订单。
优衣库在中国的发展也呈类似情况,把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的一体化体系。优衣库在中国的门店也达到了 767 家,马上将超过日本本土的直营店。

2019 年全国有便利店门店 13.2 万家,最近三四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石油系和美宜佳在门店数量上遥遥领先;全家、罗森、7-Eleven 等品牌在全国的开店数量保持在 两三千家。
一线城市中,北京便利店密度最低;二线城市中重庆、昆明、南宁、青岛的单店覆盖人数远高于同等经济水平城市。
上述城市的便利店行业发展潜力大。
平效(坪效)指的是门店单店营业面积内每平方面积上每天所创造的销售额。
根据 CCFA 的一项调研,中国大陆的便利店的单日平效为 69 元 / 平方米 / 天。
这个数字是偏低的。
5G 的发展不是单纯技术驱动,更像是用例(Use Case)驱动,即:需要去寻找 5G 有啥应用场景,然后用技术手段去满足这个需求场景。
各种 Use Case 层出不穷,哪些商业化早一些?哪些玩一些?
OMDIA 给出其最新观点:
(1) 将 5G 商业化进程划分为三段,2022年及之前为早期;2023-2025 为中期,2025年以后算后期。
(2) 早期的几个场景,场馆是 5G eMBB 的重要场景;而其他几个(资产管理、智慧大厦、工业传感器)都是 mMTC,我认为是 LTE 版本,而不是 5G 版本;因为 5G mMTC 连相关标准的进度还待定。
(3) 2023 年起,大量 5G 大带宽的场景会路线进入商用时间。
(4) 针对实时自动化程度要求高的场景,例如:产业协作机器人。OMDIA 认为要到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