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块 #ABHVNM
消费者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的行为调研
Robin  |  2023-06-29

北美 The Vox Media Insights and Research 团队在 2023 年 4 月,针对 2,000 名在美国的成年人进行了一轮消费者行为调研,围绕生成式 AI(AGI)工具的使用状态。

AGI 工具的知名度方面,有 57% 的调研对象听说过或用过 ChatGPT。而其他工具(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则低得多。

搜索引擎、头脑风暴、艺术创作方面是典型应用场景。从反馈看,主要还是用来做某种内容或作品的 “创作” —— 纯线上场景为主。

大模型的线下场景或者垂直生产场景貌似很宽广,但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商业上要形成一轮轮的闭环。

经典的一个门槛就是:某个垂直场景所需数据要整理得比较可用,成本就不少了,然后还面临一个细分场景产生的收入能否有经济性问题。

数据来源 The Verge
分享链接 http://robin5G.com/ABHVNM
延伸阅读
OpenAI INDIGO 的数字镜像

OpenAI、DeepMind 和 Anthropic 分别提出各自对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标准,均为 5 个级别。

从描述上看,OpenAI 和 DeepMind 的提法更像从人类的角度,而 Anthropic 则是从 AI 的攻击性和风险角度。

跨越鸿沟 微信指数

Geoffrey Moore 的经典的 “跨越鸿沟” 理论,告诉我们高科技企业的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 “鸿沟”,能否顺利跨越鸿沟并进入主流市场,成功赢得实用主义者的支持,就决定了一项高科技产品的成败。

如果是事后诸葛亮角度,等新产品发展 N 年后,我们在来评价这个产品是否跨越了鸿沟是容易的。而对于正在处于发展期的产品,是否跨越鸿沟,或者是否有 “跨越鸿沟” 的潜力,如何判断呢?

临时想到一个小点子,供大家做参考。

微信指数是反映了微信体系内的关键字词频强度。我选取 “iPhone”、“AI”、“5G”、“ChatGPT”、“MWC”、“OpenAI” 六个关键字。

我们可假设 iPhone 是进入主流的产品,其他关键字的指数与 iPhone 的比例,可折算为 “大众影响力” 的程度。

Vide Coding Andrej Karpathy

Andrej Karpathy 提出在 “Vibe Coding 氛围编程” 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兴趣。原本可能不会编程的用户,通过自己的描述 “需要解决的问题”,由 AI 自动生成程序代码,并且可以运行。

从最早期的数学和计算逻辑,到汇编语言、到 C/C++、到 Python 等,现代编程语言的发展是逐渐脱离硬件和底层逻辑,逐渐贴近应用场景的 “抽象化过程”。

贴近自然语言的 Vibe Coding 看起来也符合这种抽象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