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块 #97ETYW
ICT 主要环节的碳排放变化 2020-2030
Robin  |  2022-10-15

高盛引用 BT(英国电信)的观点,研判了 ICT 主要环节(通信网络和数据中心)的碳排放变化。

移动网络是碳排放的大头,但到 2030 年比例会下降到 56%;数据中心的排放也会下降。

比例增长大的是固定网络,从 9% 增长到 25%。原因是不是因为固定宽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因为很多地区固网渗透率是很低的,而移动网络全球基本都处于较好的覆盖状态。

数据来源 Goldman Sachs
分享链接 http://robin5G.com/97ETYW
延伸阅读
5G OMDIA

5G 的发展不是单纯技术驱动,更像是用例(Use Case)驱动,即:需要去寻找 5G 有啥应用场景,然后用技术手段去满足这个需求场景。

各种 Use Case 层出不穷,哪些商业化早一些?哪些玩一些?

OMDIA 给出其最新观点:

(1) 将 5G 商业化进程划分为三段,2022年及之前为早期;2023-2025 为中期,2025年以后算后期。

(2) 早期的几个场景,场馆是 5G eMBB 的重要场景;而其他几个(资产管理、智慧大厦、工业传感器)都是 mMTC,我认为是 LTE 版本,而不是 5G 版本;因为 5G mMTC 连相关标准的进度还待定。

(3) 2023 年起,大量 5G 大带宽的场景会路线进入商用时间。

(4) 针对实时自动化程度要求高的场景,例如:产业协作机器人。OMDIA 认为要到 2025...

5G DIGITIMES Research

2019~2020 年,中国大陆占绝了 5G 手机出货量的大部分。随着海外 5G 网络开通数量的增加,预计 2021 年海外 5G 手机的出货量将超越中国大陆。

预计 2022 年,中国大陆新出货的智能手机中,5G 渗透率会达到 86.7%。

云计算 Altimeter

风险投资机构 Altimeter 绘制了一张图对比了目前云计算和生成式 AI 技术栈的收入规模。

云计算是一个倒三角,应用层大约 4000 亿美元,基础设施层 2000 亿美元,半导体芯片层 500 亿美元。

这个结构看起来是健康的,因为最终企业用户,尤其是各行各业和最终消费者会为应用付费。应用服务商获得了收入,才有能力去购买云基础设施(AWS、Azure 等)的服务。进而,云基础设施服务商也有财力去购买更多服务器的芯片。

生成式 AI(Gen AI)目前的状态则正好相反,半导体 GPU 层面有 750 亿收入,而 AI Infra 只有 100 亿美金,Gen AI 应用层则只有 50 亿美金左右。

这是否合理,见仁见智了。